Loading

專題特寫

琴澳融合增速 冀雙城變同城

澳門雜誌
147期
  •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田小平、副處長級助理韓超,新聞局新聞廳廳長楊寶琴及深合區行政事務局代表,帶領澳門多家中文媒體到橫琴參觀訪問。

  •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代理副局長馮方丹表示,深合區將大力推動琴澳兩地醫療融合發展。

  • 現於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張健美表示,對橫琴醫院的服務感到滿意和安心。

  • 在橫琴醫院跨境執業的澳門醫生趙雲橋認為,自己有責任推進琴澳兩地的醫療服務融合。

  • 橫琴醫院門診護士長陳藝丹表示,難忘到澳門鏡湖醫院學習交流的日子。

  • 橫琴醫院辦公室主任王智鴻表示,該院已與澳門鏡湖醫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 橫琴醫院醫務科主任蘇文希望,醫院能充分發揮平台作用,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多元的醫療服務。

  • 張女士對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服務讚不絕口,時常帶小朋友過來參加活動。

  • 澳門街總廣東辦事處主任田翼表示,中心豐富了琴澳居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 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荷塘部負責人董文偉表示,長者飯堂的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會定期舉辦不同的親子活動

  • 澳門婦聯副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希望把婦聯「關心婦幼、服務社群」的服務宗旨延伸至橫琴。

  •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代主任唐伊韻表示,中心成立半年,已服務近2萬4千多人次的琴澳居民。

  •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業務主要負責人許鳳梅(前排右5)表示,未來3年,深合區將增加近6千個中小學學位。

  • 橫琴第一小學校長張浩亮表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是該校的教育亮點。

  • 橫琴第一小學

  •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

  •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英方校長Charles Grayhurst表示,未來將提供幼兒園至高中全階段教育。

  • 澳門學生淳于嘉富稱,學校的雙語化教育,是吸引他前往就讀的理由。

  • 深合區經濟發展局代理局長李子蔚指,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已完成近7成,預計今年底可完工。

  • 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波表示,橫琴口岸地下將為澳門輕軌未來進入橫琴預留站線建設條件。

  • 橫琴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打造新型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

  • 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強表示,未來希望為琴澳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城市管理服務。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田小平、副處長級助理韓超,新聞局新聞廳廳長楊寶琴及深合區行政事務局代表,帶領澳門多家中文媒體到橫琴參觀訪問。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田小平、副處長級助理韓超,新聞局新聞廳廳長楊寶琴及深合區行政事務局代表,帶領澳門多家中文媒體到橫琴參觀訪問。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深合區」)與澳門一直致力共建優質生活圈,隨着兩地聯繫日益緊密,深合區的衣食住行、醫療養老、教育就業等領域的融合與改變,一直牽動民心。

為增進澳門各界對深合區的瞭解,深合區執行委員會行政事務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聯合舉辦「澳門中文媒體橫琴行」採訪活動,讓澳門媒體實地考察深合區的民生配套及生活環境。

第一期「澳門中文媒體橫琴行」活動於5月19日至20日舉行,主題為「琴澳融合‧雙城生活」。究竟澳門人在深合區的生活是怎樣的呢?今期《澳門》雜誌便隨團走進深合區的醫院、社區、學校、口岸等處,為讀者報道雙城生活的真實面貌。

 

兩地共推醫療融合發展

談到生活,雖然首先想起的是「衣食住行」四要素,但實際上,醫療的「醫」才是不少澳門居民考慮到橫琴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代理副局長馮方丹表示,橫琴現有公立醫療機構4家,分別為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以下簡稱:「橫琴醫院」)、橫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家園衛生站、小橫琴衛生站;另有23家社會辦醫療機構,以及2家澳門醫療機構在橫琴落地。另外,公立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預計於2025年建成。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代理副局長馮方丹表示,深合區將大力推動琴澳兩地醫療融合發展。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代理副局長馮方丹表示,深合區將大力推動琴澳兩地醫療融合發展。

目前,共有66名港澳醫師通過申辦短期行醫執業證書,在橫琴的醫療機構執業。為推動境外醫師及港澳醫師跨境執業,馮方丹指,未來有望通過立法,讓境外醫師及港澳醫師只要簡單備案就能在橫琴執業。將來,深合區也會通過打造智慧衛生服務平台,提升跨境就醫服務品質,大力推動琴澳醫療融合發展。

到橫琴醫院就醫的張健美告訴記者,初次前來求診時,前台工作人員得知她是澳門居民,便推薦了澳門醫生為她看診。「這裡的醫護團隊十分專業及貼心,電子化預約、掛號、繳費等流程也很方便,加上我有醫療保險,讓我感到熟悉及安心。」語畢,張女士對身邊的澳門醫生趙雲橋豎起大拇指。

現於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張健美表示,對橫琴醫院的服務感到滿意和安心。
現於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張健美表示,對橫琴醫院的服務感到滿意和安心。

第一批在深合區取得短期執業證書的趙雲橋醫生表示,跨境執業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從去年9月開始,他除每周到澳門科技大學醫院上班,還會固定到橫琴醫院坐診一天。他指,雖然琴澳兩邊的醫療制度及體系不同,但工作磨合順利。作為泌尿科醫生,他認為深合區病例較澳門多,有助積累更豐富的臨床經驗。此外,他認為這是一份責任,將澳門的醫療服務帶到深合區,可為更多澳門醫生來到深合區執業打好基礎。

在橫琴醫院跨境執業的澳門醫生趙雲橋認為,自己有責任推進琴澳兩地的醫療服務融合。
在橫琴醫院跨境執業的澳門醫生趙雲橋認為,自己有責任推進琴澳兩地的醫療服務融合。

橫琴醫院門診護士長陳藝丹表示,聽到澳門居民滿意橫琴醫院的服務,感到十分開心。為了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明白澳門居民所需,去年12月,她到了澳門鏡湖醫院學習交流。她介紹,琴澳兩地的醫院,除了在業務上交流學習,文化氛圍的交流也日漸加深。在早前5月12日的國際護士節,橫琴醫院便邀請了澳門的護理工作者到來共慶節日。

橫琴醫院門診護士長陳藝丹表示,難忘到澳門鏡湖醫院學習交流的日子。
橫琴醫院門診護士長陳藝丹表示,難忘到澳門鏡湖醫院學習交流的日子。

橫琴醫院辦公室主任王智鴻表示,該院立足橫琴、服務澳門,屬區內首家三級甲等醫院,院內聘請了59名澳門醫生常態化出診,醫院第一期規劃床位100張,希望可讓居民不出島就可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該院醫務科主任蘇文指,醫院的標識採用簡體、繁體中文及英文,方便澳門人識別;也有精通粵語、英語、日語的人員。橫琴醫院希望充分發揮平台作用,為澳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醫療服務。

橫琴醫院辦公室主任王智鴻表示,該院已與澳門鏡湖醫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橫琴醫院辦公室主任王智鴻表示,該院已與澳門鏡湖醫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橫琴醫院醫務科主任蘇文希望,醫院能充分發揮平台作用,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多元的醫療服務。
橫琴醫院醫務科主任蘇文希望,醫院能充分發揮平台作用,為澳門居民提供更多元的醫療服務。

 

澳社區服務延伸至橫琴

為令澳門居民在橫琴也能無憂生活,有「超級居委會」之稱的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以下簡稱「街總」)於2019年11月成立橫琴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將澳門的社會服務經驗帶到橫琴。

中心設有長者飯堂、小禮堂、耆趣室、閱覽室,舞蹈室等,無論年齡大小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一角。家住附近的居民張女士平時經常帶孩子到中心使用設施,她說,這裡對所有居民開放,孩子在這裡的圖書室和遊樂房能盡情「放電」。

張女士對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服務讚不絕口,時常帶小朋友過來參加活動。
張女士對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服務讚不絕口,時常帶小朋友過來參加活動。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主任田翼表示,過去兩年,中心服務人次約18萬,生活在橫琴的居民,在這裡可體驗到多元有益的社會服務,為解決「一老一小」照顧難題提供「澳門解決方案」,推動琴澳融合。未來將推出更多長者服務項目,制訂服務標準,為大灣區社服發展提供借鑑。

澳門街總廣東辦事處主任田翼表示,中心豐富了琴澳居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澳門街總廣東辦事處主任田翼表示,中心豐富了琴澳居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澳門社工董文偉在2019年得知街總計劃在橫琴開設新的中心時,便主動請纓來到橫琴工作。在他負責的中心荷塘部,長者飯堂是最受大家歡迎的設施,現在每天有近70人用餐,反應熱烈,長者只需3塊錢就能享用可口的飯餸,80歲以上的長者更可免費用餐。未來,他希望通過在澳門累積的社工經驗,幫助中心推出更多優質服務。

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荷塘部負責人董文偉表示,長者飯堂的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街總橫琴綜合服務中心荷塘部負責人董文偉表示,長者飯堂的服務,深受居民歡迎。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以下簡稱「婦聯」)參與大灣區建設經驗豐富,去年12月,在深合區開設了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並同時啟用琴澳親子活動中心,將澳門特色經驗服務延伸至橫琴。中心為琴澳親子家庭提供新生兒家庭服務、兒童及青少年服務、家庭服務以及「兒童友好」社區服務。目前,該中心已服務近2萬4千多人次的琴澳居民,開展超過50場活動。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會定期舉辦不同的親子活動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會定期舉辦不同的親子活動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婦聯希望通過上述服務,把「關心婦幼、服務社群」的服務宗旨延伸至橫琴,結合橫琴文化,為兩地家庭提供豐富、多元、高質量的社會服務。

澳門婦聯副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希望把婦聯「關心婦幼、服務社群」的服務宗旨延伸至橫琴。
澳門婦聯副理事長吳嘉婷表示,希望把婦聯「關心婦幼、服務社群」的服務宗旨延伸至橫琴。

琴澳親子活動中心代主任唐伊韻留意到,橫琴流動人口較多,家長陪伴子女的時間較少,不少小朋友都會自行到中心玩耍。透過平日的活動,中心希望令家長意識到陪伴小朋友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令小朋友有更好的成長體驗。現時,中心希望多收集民意及家庭的訴求,為未來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作出貢獻。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代主任唐伊韻表示,中心成立半年,已服務近2萬4千多人次的琴澳居民。
婦聯琴澳親子活動中心代主任唐伊韻表示,中心成立半年,已服務近2萬4千多人次的琴澳居民。

 

深合區教育體系漸完善

除了推動澳門醫療、養老等民生配套延伸到橫琴,要建立琴澳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必少不了教育來搭橋。早在2009年,在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前夕,中央就送給澳門厚禮,同意澳門大學遷建橫琴。除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在橫琴也迎來生機。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業務主要負責人許鳳梅表示,橫琴已建成11所教育機構,其中包括3所公辦小學,2所公辦初中,2所公辦、1所民辦幼稚園,並成功引進3所國際化辦學機構。全區現有澳門籍學生超過140名。為滿足更多琴澳居民的教育需求,深合區現正通過回收、回購和新建等多種方式加快學校建設和學位擴充。未來3年,深合區公辦幼稚園將增加近千個學位,中小學學位亦增加近6千個。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業務主要負責人許鳳梅(前排右5)表示,未來3年,深合區將增加近6千個中小學學位。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業務主要負責人許鳳梅(前排右5)表示,未來3年,深合區將增加近6千個中小學學位。

許鳳梅指,今年深合區在招生政策上做出調整,對監護人在橫琴工作和居住的澳門籍學生視同橫琴戶籍安排公辦學位,並積極探索澳門教育政策和福利延伸至深合區。琴澳共建姊妹學校方面,現已有9對學校接對,未來會繼續促進更多姊妹學校接對,促進琴澳兩地學子文化交流。

橫琴第一小學校長張浩亮表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是該校的教育亮點。
橫琴第一小學校長張浩亮表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是該校的教育亮點。

橫琴第一小學是橫琴第一所「公辦民管」小學,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可提供1,440個學位。校長張浩亮表示,公辦民管模式能最大化結合公辦學校和民營教育的優勢,課程設置國際化,課程相對自主及老師用人和激勵機制更靈活。目前,有澳門學生13人,香港學生30多人,外國學生2人。

橫琴第一小學
橫琴第一小學

横琴哈羅禮德學校是一所全日制國際雙語學校,是為了滿足生活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家庭,以及國內外高端人才對子女教育需求而引進的高端國際化教育項目,現時港澳學生佔比約35%。橫琴哈羅禮德學校英方校長Charles Grayhurst表示,學校目前開放招收Pre-K至九年級學生,有雙語導師為港澳學生提供雙語言、雙文化的教學。他相信,學校選址橫琴,有潛力吸引更多港澳及內地學生。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

澳門學生淳于嘉富,從澳門的國際學校轉到橫琴哈羅禮德學校就讀一年半,他認為橫琴的校園面積較大,設施齊全,教師亦較理解學生,相信雙語教學有助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他指轉校初期,和內地生存在語言溝通困難,但能感受到大家的熱情,中文水平已有改善。他說,雖然自己不在學校住宿,但每日往返琴澳兩地只需半小時,交通十分便捷。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英方校長Charles Grayhurst表示,未來將提供幼兒園至高中全階段教育。
橫琴哈羅禮德學校英方校長Charles Grayhurst表示,未來將提供幼兒園至高中全階段教育。
澳門學生淳于嘉富稱,學校的雙語化教育,是吸引他前往就讀的理由。
澳門學生淳于嘉富稱,學校的雙語化教育,是吸引他前往就讀的理由。

 

超級口岸智慧城市現雛形

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二期工程項目現場,正在熱火朝天地推進建設,深合區經濟發展局代理局長李子蔚表示,橫琴口岸一期的旅檢大廳已完成,二期工程主要是客貨車通關設施,目前整體工程完成近七成,部份道路網及建築已封頂,力爭今年底完工。工程完成後將增至30車道,李子蔚相信屆時能大大改善通關能力及整體交通環境,為將來全面開放單牌車入琴提供支撐。

深合區經濟發展局代理局長李子蔚指,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已完成近7成,預計今年底可完工。
深合區經濟發展局代理局長李子蔚指,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已完成近7成,預計今年底可完工。

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波介紹,口岸用地東西兩側分別設置橫琴側交通樞紐和澳門側交通樞紐,整體實現軌道交通、機動車交通、行人交通的無縫轉換,達到通關與交通快捷高效的設計目標。

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波表示,橫琴口岸地下將為澳門輕軌未來進入橫琴預留站線建設條件。
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波表示,橫琴口岸地下將為澳門輕軌未來進入橫琴預留站線建設條件。

2018年,橫琴在全國率先開創「物業城市」(註)全域式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在大橫琴城資物業城市展廳內,利用全息態勢和大數據技術,將橫琴島實體空間映射到虛擬空間,實現一「屏」觀全城,讓業務營運可視、可控、可管。通過在感知端、調度端、分析端分別打造城市的「眼、手、腦」,推動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細化邁進。

橫琴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打造新型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
橫琴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打造新型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

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強表示,希望通過學習澳門優秀的服務居民理念,推動澳門的合作資源落地橫琴,為琴澳居民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讓城市生活更美好。他指,公司已有澳門大學生通過實習入職,相信對促進琴澳兩地溝通起到積極作用。

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強表示,未來希望為琴澳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城市管理服務。
珠海大橫琴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強表示,未來希望為琴澳居民提供更優質的城市管理服務。

登上橫琴國際金融中心頂層,俯瞰十字門水域,灌溉着這片土地不可限量的未來,見證着深合區的日新月異。琴澳相融,立足於時代潮頭,我們作為琴澳雙城生活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在多方的大力推動下,兩地同城生活指日可待。

註:「物業城市」是社會治理的一種全新模式,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城市進行專業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包含市政養護、物業管理、停車管理、城市秩序維護、市民生活服務等多個領域業務。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新聞局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