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09MIECF:兩學者介紹汶川震後水質控制及廢物治理

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
2009-04-03 13:37
  • 張曉健

  • 聶永豐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2009MIECF自然災害管理研討會上,多位學者發表對地震災害管理的研究,其中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張曉健教授和聶永豐教授,特別就汶川大地震後的水質問題防治以及固體廢物治理進行專題介紹,分享當地災後環境整治的經驗。

水廠宜規劃各類水污染應急方案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張曉健教授,在《汶川地震災區城市供水的水質風險和應對措施》中,總結了汶川地震震區城市飲用水源受到的影響和所採取的應急處理措施,介紹了成都市自來水公司、綿陽、德陽等城市各水廠在災後進行的水質保障工作成效。

張曉健教授介紹了水資源部門在地震災後必項注意及監察水質污染的風險元素,包括病原微生物、殺蟲劑、石油類及有機污染、重金屬、嗅味物質、泥沙懸淨物等,張曉健會上提出了多項有效處理水污染的應急處理技術,可作為澳門及其他城市在面對重大自然災害或疫情時的參考。他評價指出,各地水廠應根據不同的風險,確定相應的應急處理單項技術,再結合水廠的具體條件,確定針對不同水質風險與任務的應急處理措施。

災後廢物處理以安全為首要原則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聶永豐教授《四川地震災區災後固體廢物治理》則根據四川地震中實際的處理情況,向與會者分享了災區當地的固體廢物治理重點和措施方法。聶永豐提出要針對震後產生的生活垃圾、動物屍體、危險廢物和建築廢物等項目採取對應措施,實現廢物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爭取把災害降低,並大力把廢棄物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聶永豐表示,災區廢物遵循環境安全原則,優先治理飲用水源、醫療廢物和危險化學品,其他廢物亦應清楚分類、集中處理,避免大量產生污染環境和危害生命的情況。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