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吳小明教授認為,全球氣候變暖和異常天氣頻發,加上社經發展影響珠江口水動力,使澳門水域面臨各種水災害的可能性增加,因此澳門政府應充分重視水災害的防治工作。
在今(三)日早上舉行的「自然災害管理研討會」上,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吳小明教授發表了其與該院院長王現方教授共同進行的《澳門水災害分析及研究建議》研究。他們在文中表示,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對澳門造成多方面的影響,主要包括海平面上升、鹹潮上溯加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以及不同災害天氣的遭遇增加等。
澳門受珠海口水位上升直接影響
其中,有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是導致近50年來珠江口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有專家估計, 2030年前後珠江口平均海平面比1980至1999年高13至17cm,而澳門正是珠江口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此外,從珠江流域的情況來看,近幾年來,西江、北江流域的枯水期持續乾旱,其中2003至2005年降水量僅150至200毫米,較正常年份銳減了4至5成,河道流量較常年減少3至4成,導致壓鹹流量大幅減少。在枯水期徑流減少、海平面上升的雙重影響下,磨刀門鹹潮上溯將更加嚴重,對澳門珠海供水安全構成新的威脅。
因此,他們建議澳門政府啓動專項研究,全面評估澳門可能面臨各類水災害的危險性及其發生概率,提高政府及市民的防災意識;開展澳門水災害防治工程與非工程措施規劃;研究制定澳門水災害預警監測系統及應對預案;開展區域合作機制研究,促進區域防災協調機制的形成等。
前菲律賓能源部長參加研討會
此外,前菲律賓能源部部長洛蒂勒教授在研討會上發表了《以「整合式海岸管理」作爲自然災害管理框架》。洛蒂勒教授現時擔任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相關組織支持的「東亞海環境管理夥伴關係計劃」的區域總監。他任職菲律賓政府能源部部長時,負責政府的能源獨立及電力工業改革計劃,並帶頭把有關改革寫入生化燃料法,以及推動立法機關審議再生能源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