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表示,随着学校暑假开始,本澳的肠病毒感染流行情况已趋缓和,今日(09日)接到两例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报告,呼吁巿民不能放松警觉。
本澳的肠病毒感染流行情况由6月中旬每周约100个病例下降至目前每周约60个病例,但今日接到两例重症病例的报告。
第一位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为4岁半男童,就读于陈瑞祺永援中学(分校),最后上课日期为6月8日,并于小博士学生督课中心补习,于6月30日发病,出现高热和手足口病征,7月1日因出现复视症状到仁伯爵综合医院住院,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诊断为肠病毒引起的脑炎。经治疗,病者于7月6日已痊愈出院。其家人及就读的督课中心其他学童均没有出现类似病征。
第二位肠病毒感染重症病为4岁女童,就读于花地玛幼稚园幼低班,于6月24日发病,出现高热、呕吐及头痛等症状,于6月25日到仁伯爵综合医院住院,检测发现柯萨奇病毒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诊断为肠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经治疗,病者已于7月5日痊愈出院。其家人及就读学校均没有出现类似病征。
包括以上两例,本澳今年共有4例肠病毒重症个案的报告,另外2例亦为脑膜脑炎,在6月上、中旬发生,均已痊愈出院。
肠病毒感染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肠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发,可引致多种疾病,比较轻微和常见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亦可引起严重可致命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和脑膜炎等。
本澳现时仍处于肠病毒流行高峰季节,卫生局正密切留意肠病毒疫情的发展。卫生局强调,大部分肠病毒感染个案可自行痊愈,但少数病人可能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卫生局呼吁家长、学生和学校、院舍工作人员采取下列措施,预防肠病毒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最新资料,较早前柬埔寨报告数十名不明原因死亡儿童事件,其中可供检测的样本大部分可检测到肠病毒,少数则为登革病毒或猪链球菌阳性。卫生局呼吁巿民外游时亦应采取防蚊措施和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肠病毒感染措施---------
个人卫生:
洗手: 接触眼、鼻、口前,以及饭前、如厕后及处理完婴儿的尿片或其它污秽物后要洗手;
呼吸道礼仪: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并小心处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减少接触: 避免前往人多挤迫、空气流通情况欠佳的公众地方;
增强抵抗力: 均衡饮食、足够的水分、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避免吸烟,以增强抵抗力;
及时就医: 若有发烧及出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应尽快找医生诊治,特别是症状严重时。
学校和院舍:
环境卫生: 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经常用1:100漂白水稀释液清洁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墙身等儿童容易接触的地方;
病人暂停上学入托: 留意员工和儿童患病情况,有发热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症状的学童或员工应暂停上学或上班;
及时通报: 如儿童或员工有不寻常的集体患病情况,应立即通报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 28533525,传真: 28533524)及社会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