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澳大開展區域海洋研究監測自然災害

澳門大學
2021-12-16 17:48
  • 澳大與港科大和廈大的科研人員,開展粵港澳大灣區夏季海洋綜合性科學考察。圖中前排左四為澳大校長宋永華。

  • 周萬歡(右)與團隊到港珠澳大橋考察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因應澳門對海洋利用、海洋防災減災與海洋環境保護的重大需求,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表示,大學近年注重區域海洋的科學發展及人才培養,聚焦海洋土木工程、海洋環境與生態和海洋災害防治。

宋永華教授表示,因應澳門特區政府對海洋利用、海洋防災減災與海洋環境保護的挑戰及重大需求,澳大高度重視區域海洋的科學發展及人才培養,鼓勵學科交叉,重點建設區域海洋新興研究領域,並已將區域海洋研究列為澳大“3+3+3+3”研究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

澳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主任、區域海洋研究中心代主任周萬歡教授聚焦沿海建築和跨海集群設施的系統性監測、全壽命評估和智能化維養,針對颱風等重大自然災害、海洋結構耐久性和填海區沉降等多種致災因素,開發智能化監測系統和專業仿真模擬分析,為重大基礎設施和土木工程的服役安全狀態提供全壽命周期風險評估與維養決策。她表示,由於不少海洋工程都會影響海域水體水質、生態環境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澳大也正與政府部門及企業合作,評估海洋工程的實質成效,促進在海洋環境與工程中的近海環境生態,城市自然災害防治和海洋工程等領域科研的協同發展。

澳大也就大氣污染的檢測、實驗和模式模擬開展多項研究,同時對水質監察、污水處理和水資源進行研究。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黎永杰表示,他們主要基於澳門所在的大灣區西岸的位置,研究大氣、水體以及其他生態系統中污染物的排放和轉化,也會觀察澳門受海洋氣團的影響而造成污染物的遷移和轉變的過程。此外,有見澳門沿岸污水的鹽度較高,團隊也正研究如何有效處理高鹽度的污水,包括從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淤泥中回收可作為肥料的資源和其他有用物質,亦會與周邊研究機構合作,監測區域內的水質狀況變化,確保澳門的食水符合標準。

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高亮和其他研究人員則開發了數值模擬模型,模擬這些颱風和暴雨的過程。她表示,她的團隊已經可以模擬河口尺度的風暴潮增水的過程和天文潮過程,每逢颱風都可計算出風暴潮和潮水位變化的過程。模型可以同步計算出排水管網絡當中的水動力過程,並可以進行3D展示,從而預視可能發生的災害場景和採取針對性措施。由於澳門半島的排水管網較為老舊,時有堵塞,團隊會按照研究結果建議增建泵站或一些較為高效的排水道和地下儲水池,用來快速排出雨水,也會提出多項針對工程的措施,例如提升隄防的設計標準,使雨水不易倒灌。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