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澳大學者發表疫情後期澳門市民精神健康調查

澳門大學
2021-02-05 19:12
  • (左起)蘇桂龍、李思敏、項玉濤和陸嘉燕。

  • 澳門大學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舉行新聞發佈會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門大學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今(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新冠疫情後期澳門市民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調查發現在新冠疫情的後期,大多數受訪澳門市民精神心理狀態穩定,沒有受到明顯精神心理症狀困擾。研究團隊提醒市民,目前與疫情相關的各項挑戰仍然很大,仍舊要注意各種情緒和心理健康轉變,在精神心理健康不佳時要積極尋求專業治療。

「新冠疫情後期澳門市民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由澳大健康科學學院、教育學院和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合作開展,是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研究中心開展的全國多中心調查研究的子課題之一。會上,項目負責人、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教授項玉濤,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李思敏和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陸嘉燕發表研究結果,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部學生輔導處處長蘇桂龍主持發佈會。

是次研究共收到1005份有效問卷,於2020年8至11月以線上自填問卷形式進行,內容包括臨床常用以診斷抑鬱情緒、焦慮情緒、失眠及疲憊症狀等精神健康狀況的評估工具。據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58.0%)十分關注疫情相關的資訊,七成半(75.3%)自認為嚴格執行個人防疫措施。有七成受訪者(70.1%)認為疫情對其生活有中至重度的影響,另有不到一成(7.7%)表示疫情期間曾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在精神健康方面,一成左右受訪市民感受到明顯抑鬱(11.5%)及焦慮情緒(6.3%)困擾。此外,在疫情後期,有近三成受訪市民(26.4%)反映感到中重度疲憊感,有不到一成的受訪市民(6.4%)曾經歷過中度至重度失眠。

經多元統計分析發現,在感到抑鬱、焦慮和失眠症狀困擾的受訪市民中,大多表示平時對疫情缺乏關注、曾經歷因疫情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單身狀態、感到疫情對其日常生活有嚴重影響,反映了這些因素容易增加抑鬱、焦慮情緒、失眠問題的風險。此外,與男性相比,女性受訪者更容易經歷焦慮情緒和失眠症狀的困擾。本次調查還發現,在經歷抑鬱情緒、焦慮情緒或失眠症狀的受訪市民中,他們對於在尋求精神或心理健康支援的意向並不高,大約只有三到四成(27.6% - 39.1%)表示有嘗試通過熱線電話、互聯網或醫療機構尋求精神或心理幫助。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團隊認為目前處於疫情後期的受訪澳門市民整體精神心理狀態平穩,但是考慮到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仍深受新冠疫情困擾,澳門市民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面臨和疫情相關的很多挑戰。因此市民應該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呼籲,關注疫情期間身體出現的各種情緒和心理健康轉變,遇到精神心理健康不佳時,應積極尋求專業治療。此外,社會及相關專業人士亦應盡快開展相關的專業培訓,務求早期識別求助者的精神及心理健康問題,及早診斷及提供適切的援助。同時,市民在抗疫期間,亦可進行規律及自身可應付的體育鍛煉活動,除了可以保持良好的體魄外,亦可有助維持穩定的情緒及改善失眠狀況。最後,研究團隊亦呼籲,社會應多宣傳推廣有關精神及心理健康服務,普及維護精神及心理健康、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方面的知識,把疫情對市民精神心理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降最低。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