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豐富路環作為澳門後花園的休閒元素,市政署完成擴建及優化黑沙開心農耕場,並將於十一月六日起對外開放。場內增加耕地數量並設不同植物花卉的展示區,為市民提供一個親近大自然,促進親子互動,認識自然生態及體驗田園農耕的好去處。
開心農耕場位於路環黑沙公園後方,市政署經檢視及整合周邊區域,將黑沙樹苗所的範圍納入其中,重整區內農圃和優化天然水塘,增加耕地由原來的七十塊至一百五十塊。優化後的黑沙開心農耕場主要分為苗圃區及農耕區,再按植物種類及功能特性細分為不同分區,向公眾介紹豐富多樣的綠化植物及農耕作物,更可體驗農耕樂趣。
苗圃區種植有各式植物和樹苗,將會用於本澳綠化及生態復修工作,提供適合的本地種源樹苗。按種苗培育不同階段分為幼苗、中苗、大苗三大培植區;按植物的生態特性則分為水生和攀藤兩大類;按苗木來源的不同則有自栽區與暫存區的分別。幼苗培植區現育有華潤楠、水翁、陰香、山烏桕、烏桕、蘋婆、尖葉杜英、油柑子、白飯樹等;中苗培植區育有木麻黃、蒲桃、鴨腳木、算盤子、鐵冬青、桃金孃、秋楓等;大苗培植區育有黃皮、羊蹄甲、臘腸樹、黃花風鈴木等景觀樹。水生植物主要以紅樹林的品種為主,包括秋茄(水筆仔)、桐花樹。攀藤植物有金銀花、油麻藤、炮仗花等。
農耕區則設有天然水體保育區、花田區、水果區、蔬菜作物區、香草區、種植體驗區六個功能分區。園內的天然水體是一個穩定的小型生態循環系統,配置以具觀賞價值的水生植物,增加色彩和層次;同時,各植物花卉的展示區,會根據不同季節種植適時開花植物及時令農作物;亦設有以各種自然材料,如木材、樹皮、乾草、黏土等配搭而成的昆蟲旅館,以吸引昆蟲棲息。將整個片區營造成具觀賞性兼具學習綠化生態科普知識的場所,而耕地則透過小組報名,或舉辦各類綠化和環保教育工作坊等,讓市民可以親身體驗農耕種植,學會珍惜食物及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市政署將持續優化離島綠化休憩空間,塑造具特色的休閒活動設施,為市民大眾提供更優質及多元的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