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於6月12日在教育暨青年局轄下湖畔綜合活動中心舉行了2014年第二次全體會議,由委員會副主席、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主持。會議介紹了教委會專責小組對制訂“學生評核制度”的意見、“學生閱讀素養發展長效機制”的建議、幼兒教育學生首次入學註冊措施執行情況、教青局在颱風及暴雨時發放停課訊息的途徑以及“課程框架”法規實施的準備工作。
有效的評核對於促進學生學習成功十分重要,為此,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規定以專有法規訂定“學生評核制度”。教委會“學生評核制度”專責小組分析了澳門現時的評核情況,並參考了鄰近地方的相關資料,經過十多次會議的深入探討,完成了關於制訂“學生評核制度”的初步報告,並由學校督導協調員黃懿蓮在會上介紹。專責小組提出,學生評核以促進學生學習成功為主要目的,建議推動學校實施多元評核,增強教師培訓的功能,使教師在形成性評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業輔導的工作。並建議小學一至四年級不設留級,小學五、六年級的留級率不高於全級人數的4%以及容許一科不及格升班或畢業,初中各級的留級率不高於全級人數的8%。
為進一步探討提升澳門學生閱讀素養的政策和措施,學校督導員郭慶基在會上簡介了“學生閱讀素養發展長效機制”的建議。經過分析中小學生閱讀專項評鑑及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的資料,對建構本地的學校閱讀素養發展長效機制作出建議,包括參加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的可行性,以及多方面的相關政策措施構想。
接着,教育廳廳長梁慧琪簡介了2014年2月至5月首度推出“幼兒教育學生首次入學註冊措施”(下稱“措施”)的成效。教青局早前透過不同渠道向學校及家長收集對措施的意見,超過九成的學校及家長支持措施的推行,學校認同措施有助其掌握幼兒教育新生的註冊狀況,而家長則認為措施能幫助他們儘早確定子女就讀的學校,亦節省了向多所學校繳交留位費。教青局將參考有關意見,繼續優化2015/2016學年的招生工作。
此外,梁廳長還說明了在颱風及暴雨時教青局發放停課訊息的渠道,包括自去年10月推出有關的手機應用程式,該程式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發放停課訊息,有關應用程式至今已超過三萬多市民下載。現時,停課訊息發放渠道除透過教青局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澳門電台、澳廣視、蓮花衛視、關閘邊境大樓入口顯示屏和交通事務局顯示屏外,為使居住在內地的學生及家長能及時掌握有關訊息,於本年增加了澳亞衛視在珠海的有線電視網絡發放。
最後,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介紹了實施課程框架法規的準備工作。經緊密溝通和取得共識,教育界贊同分階段推進“課框”的實施,每學年不少於195學日的規定將自2014/2015學年在各教育階段實施,其他的內容包括學習領域的劃分、課時的安排、餘暇活動和運動時間等的規定,則將配合“基本學力要求”按教育階段分階段實施,用大約六個學年全部完成。而夏令班的部分功能,尤其是幫助學生升級以及輔助學生適應新的教育階段的工作,按照學生學習的規律,應安排於學年間日常教育及教學過程中進行。至於學校在暑期期間安排的非以學習知識為目的多元化活動,尤其體育、文藝及義務工作等方面的活動,可讓學生渡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暑期,也為部份家長解決照顧孩子的困難,學校可繼續安排。梁勵局長強調,為配合課程框架的實施,政府主辦的學生暑期活動和教師培訓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亦會隨之而調整。
委員們就上述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會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會議結束後,委員們在湖畔綜合活動中心主任鄺耀忠的引領下,參觀了中心設施及了解中心所提供的服務。
出席是次會議的委員包括郭小麗、唐志堅、盧麗萍、何少金、阮美芬、施綺蓮、呂碩基、梁官漢、黃潔貞、謝思訓、陳建邦、梁少培、朱深勇、王國強、梁子豪、朱國權、歐陽國健、李潤基、吳俊文、關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