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轻轨氹仔线电缆故障》衡工量值式审计报告,就2021年10月轻轨因电缆故障而全线暂停服务的事件展开调查,探讨当初运输基建办公室订定电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制订技术规格,以及验收把关方面的情况。
运建办于2019年10月撤销,故今次审计是由公共建设局提供运建办营运期间的资料。造价达110亿澳门元的轻轨氹仔线自2019年12月10日开始投入服务,于2020年1月13日发生第1次电缆故障后,在不足2年内故障了18次,经常导致列车班次延误,甚至需要安排乘客疏散,至2021年10月20日需要全线更换电缆,暂停服务5个多月。事件不但引起公众关注,也值得相关范畴认真正视、检讨不足、理清责任、严肃跟进。
审计报告指出,综合第三方故障分析检测报告,电缆事故的直接成因是铜带屏蔽层存在褶皱,为生产工艺问题,导致铜带屏蔽层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断裂最终导致电缆击穿失效。另一方面,铜带屏蔽层因技术规格要求过低而无法有效应对或减少因褶皱而引起的击穿问题。
关于技术标准及规格的把关,招标文件规定电缆须符合IEC 60502-2技术标准(下称“IEC技术标准"),当中就电缆各结构的技术规格一般有提出具体数值的最低技术要求,但就电缆事故主因的铜带屏蔽层,则没有提出具体数值,只订明材质、尺寸及绕包方式应符合当地国家的法规或标准。因此,具体技术规格需由供应商自行制订。
供应商就铜带屏蔽层建议了两个范畴的具体技术规格,分别为绕包方式及厚度,获运建办接纳。而国标则在三个范畴订出了具体技术规格,分别为绕包方式、厚度及退火工艺,但当时供应商所订技术规格远低于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下称“国标")。对于招标前如何分析及选择技术标准,审计署综合所有可取得的文件,当中未见任何选取IEC技术标准的理据及曾就包括国标在内的各主流标准作具体的横向分析比较,从而帮助选取适合的技术标准。然而,投标者除需要符合所规定技术标准的最低要求外,亦可参考其他的规则及标准。为此,招标文件内提供了一份可参考的本地规定、国际标准及欧美标准清单,但当中并未提及国标。
就引致电缆事故的铜带屏蔽层,审计署取得的资料中,并未有文件能反映运建办就采用的具体技术规格曾作充分考虑(包括:具体技术规格依据,以及就国标在内的主流标准作参考)。此外,电缆结构中的铝丝铠装直径,供应商所建议的技术规格,亦不符合IEC技术标准中明确列出的最低要求,反映运建办在管理把关上明显存在疏漏。审计报告指出,运建办在选择适合澳门轻轨的技术标准时,必须考虑配合本地客观的地理环境,而包含华南地区在内实践多年的国标,相对更符合本澳的实际情况。实际上,IEC技术标准就铜带屏蔽层,亦选择不制定一硬性规格,而是要求应符合当地的法规或标准。
关于电缆供货质量把关,IEC技术标准明确要求在供货之前必要进行一次型式试验(Type Tests),以确保供货质量,倘之后于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任何一项出现改变也可能使电缆特性随之改变的话,更需要重新执行一次型式试验。审计发现供应商最后所提交的型式试验报告内所显示的铜带屏蔽层,是采用“重迭绕包” 方式,至于澳门轻轨项目采购的电缆其铜带屏蔽层,实际上采用“间隙绕包” 方式,基于两者规格截然不同,供应商亦从未提交采用间隙绕包方式的型式试验报告,这并不符合IEC技术标准的规定。当时的项目顾问及运建办虽曾向供应商反映型式试验报告与所采购电缆不相符,但之后便没有再跟进重新提交属于是次轻轨采购的电缆的型式试验报告。由于所提供的型式试验报告不属于是次轻轨采购的电缆,因此无法得知供应商是否曾就是次采购电缆进行IEC技术标准规定的相关测试。
然而,第三方机构进行故障分析时,选择了型式试验中的测试项目进行检测,发现有两方面的测试并不合格。运建办在未取得是次轻轨采购电缆按IEC技术标准规定(即合同规定)的测试报告并确认合格的情况下,便已接收及投入使用,反映运建办管理把关上明显存在疏漏。
审计署透过综合评论指出,本澳的公共工程建设除了会把工程外判,有时还会聘请第三方机构或相关专家协助,在设计、监理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然而,部门聘请了第三方协助,本身仍有责任设定合理的监督管控措施,以确保所外判的服务妥当完善。审计结果表明,相关部门在整体工程项目管理包括外聘第三方的的管控等多个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将工作外判或聘请第三方协助,但并不代表部门的责任止于此,作为维护特区政府公共建设业主方利益的专责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纠正和规范。
上述报告较早前已呈送行政长官,公众可于审计署网站(https://www.ca.gov.mo)下载报告全文,或于办公时间到本署免费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