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中药中的多糖体,设计出一种可优先支持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生物材料。这种如薄布一般的材料,类似蜘蛛吐丝的过程,可以帮助和促进血管生长和创伤修复。一旦应用于临床,有望为外周血管疾病等多种病变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该研究成果已于国际材料科学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刊登。
随着全球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各类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近年来,血管支架或血管替代物,为患者带来新的福音。人体内有着丰富的血管网络,组成血管最重要的细胞称做血管内皮细胞。一个好的血管支架材料,应该支持内皮细胞在它的表面安家,为新生血管提供肥沃的土壤。血管内皮细胞应完美地覆盖材料,从而让血液察觉不到材料的存在,否则会发生血液凝固和堵塞。然而,目前多种覆盖材料都无法做到,因此影响治疗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澳大研究团队受到真菌侵袭人体血管的启发,发现特定的多糖类物质可以和血管内皮细胞“搭桥";尽管这些真菌多糖不容易被获取,但可以通过其他来源的多糖模拟。可是,多糖物质会溶解在体液里,很难加工成型。研究者经过反复尝试,最终选取天然药物蒟蒻多糖为模型分子,采用独特的化学手段,在电场下将其喷射为酷似薄布一般的材料,类似蜘蛛吐丝的过程。这是一种可以让血管内皮细胞亲和粘附、却不会对其他组织细胞产生响应的新型材料,在小鼠体内下肢缺血模型中可以帮助血管恢复生长,并且不需要额外添加其他药物,也不会造成血管堵塞或者机体毒性。
王春明表示,从众多中药材中寻找合适的成份去促进机体再生,一直是他和团队多年来的努力方向。尽管这一发现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团队将积极寻求机会在更大动物模型上验证疗效和安全性,终极目标是进入临床转化、开发为医疗器械或药物产品。
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博士生母若雨、硕士张钰函(已于2020年1月毕业)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春明和南京大学教授董磊为共同通讯作者。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苏焕兴,博士生晏灵莉和廖祯诚,南京大学博士杨雨顺等亦做出重要贡献。研究获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檔案编号:0018/2019/AFJ和0097/2019/A2)项目资助。全文可浏览: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