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毒品形势
根据联合国2013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全球滥用毒品形势呈稳定状态,其中,新型精神物质的滥用情况在过去十年大幅增长,对全球人类健康带来致命威胁。
新型精神物质并非全新毒品,而是尚未受国际监控而又能模仿受管制毒品效果的物质。联合国有70个会员国及地区均在报告中提到新型精神物质的出现;而被呈报的新型精神物质由2009年底的166种,上升至2012年中的251种,超过受国际管制的毒品数量。其中,合成大麻素、合成卡西酮、苯乙胺、哌嗪及氯胺酮等为最常见的新型精神物质。联合国正研究相关对策,从科学、流行病学、法医及毒理学等多方面,收集、更新及传递新型精神物质的相关讯息,并准备建立预报系统机制,让各国及地区能及早取得重要资讯。
澳门毒品形势
本澳贯彻实行以「控制供应、减低需求和减低伤害」为宗旨的禁毒政策,于2014年4月修改第17/2009号法律《禁止不法生产、贩卖和吸食麻醉药品及精神药物》,将五种新型毒品列入禁毒清单,包括:哌嗪的衍生物、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的衍生物(安非他酮除外)、墨西哥鼠尾草,以及丹酚A,在保障社会安全和健康方面,迈进一步。
根据“澳门药物滥用者中央登记系统”资料显示,2013年整体呈报的滥药人数共636人,较2012年增加52人。吸毒者滥用最多的毒品为海洛因(白粉)及氯胺酮(K仔),分别占37.1%及35.7%。其中,21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有65人,较2012年减少11人。他们滥用最多的毒品为冰毒及氯胺酮(K仔),分别占69.2%及47.7%。其中,冰毒首次取代氯胺酮(K仔)成为青少年主要吸食的毒品。在滥药场所方面,吸毒者主要选择在自己家、朋友家或酒店等隐蔽场所吸毒。有关“澳门药物滥用者中央登记系统”的详细数据,可浏览澳门禁毒网 www.antidrugs.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