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理工大學在遠程生理信號提取與監測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研究突破,由應用科學學院講師孫悅、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博士研究生楊凱文、陳正軒及團隊開發的生理信號建模技術最新研究成果,獲《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兩大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展現澳理大在智慧醫療與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領先實力。
該研究聚焦於在複雜光照與遮擋條件下,通過視訊更準確地提取心率等生理指標。澳門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具備創新性的生理信號建模技術,包括融合亮度信息以提升光照適應性的 HRMamba 方法,以及具備可蒸餾生理區域提示能力的 BRPDNet 模型,實現了多部位遮擋情境下的穩定監測能力。相關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涵蓋新生兒重症監護、遠程健康照護、公共安全監控及智能駕駛等多元場景。
研究基於 rPPG(遠程光電容積脈搏波測量)技術,透過普通攝像裝置捕捉人體皮膚表面微弱的光反射變化,無需穿戴式設備即可實現心率、呼吸等生理參數的遠程監測。研究團隊針對包括在非理想環境光源、多重遮擋與年齡差異等因素下的準確性與穩定性等挑戰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推動 rPPG 技術向臨床與應用邁進。
研究成果分別以“HRMamba: Fusing Luminance Information for Remote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in Varied Lighting Conditions”(HRMamba:融合亮度信息的多光照環境下遠程生理信號測量方法)及“BRPDNet: A BioRegion Prompt Distillation Network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BRPDNet:用於生理監測的生物區域提示蒸餾網絡)為題,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及以“Self-Adaptive Illumination Enhancement for Neonatal Remote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in NICUs”(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中基於自適應光照增強的遠程生理信號測量方法)為題,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是國際生物醫學工程與健康信息學領域的頂級期刊,聚焦於生物醫學工程、健康信息學、計算科學與電子工程交叉領域,屬於JCR一區(中科院TOP期刊)期刊,最新影響因子6.8,近五年影響因子7.1,在醫學人工智能與健康信息學領域具有極高的學術影響力。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是 IEEE 消費電子學會出版的旗艦期刊,致力於消費電子領域內從理論、設計到實際應用的研究。該期刊覆蓋消費電子、媒體技術等多學科領域,屬於JCR一區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為10.9,近五年影響因子8.6,在消費科技與醫療應用領域皆具權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