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接獲1間幼稚園通報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位於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的魯彌士主教幼稚園K2B班,共4名幼童發病,2男2女,年齡為4至5歲;最早個案於2月21日開始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兒已到醫療機構診治,情況一般,無出現住院、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有關場所亦已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另外,衛生局證實1宗EV71型腸病毒,樣本是來早前曾出現手足口病群集性感染事件的全能寶寶托兒所,該班累積9名幼兒出現手足口病,事件中收集的2個樣本均證實是EV71型腸病毒感染,全部患兒病情較輕,目前已痊癒或好轉,無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已要求托兒所加強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加強監察並下令托兒所暫時停課,以便阻斷幼兒之間的互相傳播,及須進行全面的環境清潔消毒。
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潛伏期為3至7日。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病者的排泄物傳染,亦可經飛沫、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染。兒童在托兒所、幼稚園等地方經常聚集一起,遊戲時會密切接觸,傳染性頗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爆發。發病初期有發燒、喉嚨痛,然後手掌面、腳及臀部出現小疱或不痛不癢的紅疹,口腔內會有小疱疹,繼而潰爛。7至10日內水疱與紅疹會漸漸消退,自然痊癒。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糞便可能延至數星期後仍帶有病毒。
衛生局正密切留意腸病毒疫情的發展,並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
個人:
學校和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