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醫療改革諮詢委員會之非政府醫療機構專責小組於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十時正,假旅遊活動中心舉行第十一次小組會議,出席成員包括專責小組召集人衛生局局長瞿國英、衛生局副局長李展潤、官世海、陳綺華和十一名專責小組成員、等等。
這次會議主要繼續討論西藥方面的問題,會議第一部份先由衛生局藥物事務廳代表介紹有關現時本澳藥物進口方面的監測及管理。由於近年來進口本澳之藥物不斷增加,藥物進口工作需進一步加強。非政府醫療機構專責小組召集人瞿國英表示,藥物進口數量由二零零零年的八千種藥物增至今年超過一萬種,藥物事務廳為這一萬多種進口藥物進行監管,包括在入口時必須具備足夠文件、化驗所分析報告和臨床文件等,上市後亦進行監測。目前,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為進口藥物進行初步檢驗,如對某種藥物有懷疑,便會把藥物送到廣州藥品檢驗所作進一步複驗。瞿國英指出,根據最近三年的資料,共有六十六種進口藥物被發現有問題並需要回收,主要是質量上的問題,亦有一些健康物品被發現含有西藥成份。
衛生局代表亦於是次會議上介紹了目前本澳藥品廣告的監管工作和藥物採購公開招標的程序。有關藥品廣告方面的工作,瞿國英表示,只有在澳門註冊的藥物才可刊登廣告,而現時所有廣告必須預先獲得衛生局的批准,並由藥物廣告諮詢會跟進,諮詢會將會跟進及審批藥物廣告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廣告內容亦需要真實、只得向衛生專業宣傳、不可誇張,因此,衛生局將繼續加強宣傳有關藥物廣告方面的工作。
另外,有關現時藥物採購公開招標的程序,瞿國英表示,衛生局每年藥物費用達到數千萬元,因此便採用公開招標方法來購藥。如採購費用是七十五萬元以上,就必須使用公開招標方法,而所有過程亦是公開,超過五佰萬元須由檢察官在場監督;如採購費用是七十五萬元以下,便會以書面招標方式來進行,每次招標都有超過二十間藥商參與。在人員方面,參與拆標甄選的人員都會不同,務求以最公平的方式來進行甄選工作。
非政府醫療機構專責小組下一次會議定於明年一月十三日舉行,屆時將繼續討論西藥方面的事項。出席是次會議的十一名小組成員包括:王慧嫻 (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孔競勉 (澳門執業西醫公會)、曹潤才 (澳門中華醫學會)、葉頌聲 (澳門口腔醫學會)、林日初 (澳門中醫藥學會,AIPPMCM)、譚任傑 (澳門中醫學會)、何錦霞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彭為錦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黎奕生 (澳門藥劑師學會)、何思謙 (澳門消費者委員會)、譚錫勳 (社會人士)、龔樹根 (社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