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中的足球員有序進場、強而有力的開球、進球後的振臂高呼,感染力十足,讓觀眾恍如置身於現場一樣。這些栩栩如生的場面,其實是電子遊戲《FIFA 22》中的比賽畫面,而控制球員的,則是手握搖控手制,舞動指尖的電子競技(下稱「電競」)選手。
須妙用足球智慧
足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在電子遊戲面世後不久,已有足球遊戲推出,《FIFA》系列便是當中最具代表性的電子足球遊戲之一。運動從現實轉向虛擬,同樣受到球迷狂熱追捧。
將於明年代表澳門出戰杭州亞運電子競技賽事《FIFA Online 4》項目的選手王知章(Nuno)說:「《FIFA》系列由國際足球聯合會授權推出,遊戲內的虛擬球員,都會參照現實中所對應的球員特點設定。玩家可以對遊戲內的球員進行編制,制訂球隊的防守及進攻等戰術。」
《FIFA》系列雖然同屬於電競賽事,但對運動員的要求有別於其他項目。王知章稱,其他電競項目大多要求選手有廣闊的敏捷度和反應力,但《FIFA》系列則同時要求選手有豐富的經驗和大局觀,如同球隊的領隊和教練,需要在球賽場上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運用「足球智慧」進行競賽。「競技時,我們猶如身歷其境,要時刻分析戰場局勢,做好每一個操作,如同現實足球一樣。」
王知章除了電競選手的身份,亦是一名排球運動員。他說:「除了白天上班工作,其餘時間都在進行排球訓練,以及備戰杭州亞運電競項目。」他分享電競的訓練心得,「除了『對打』改進技術外,亦會觀看具實力的選手比賽影片和直播,從中學習他們的技巧。」
對於首次出戰亞運,他表示,作為一名電競和排球運動員,清楚知道亞運對澳門運動員來說的高度,「今屆亞運首次把電競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我希望可以在比賽中取得獎項,為後輩創造條件,爭取往後的『亞運門票』。」
現實與虛擬相輔相成
年僅18歲的羅功洋,雖然今次無緣出戰亞運,但無阻從小熱愛足球的他,繼續於電子遊戲中尋求樂趣。「最初接觸電子遊戲,只是抱着玩樂心態,後來發現,電子遊戲不只遊戲般簡單,可以發展成電競,登上更大的舞台。」他說,不少熱愛《FIFA》系列的玩家,在現實中都喜歡足球運動,也有喜愛的球隊和球員。「以我為例,作為『利物浦』球迷,在電子遊戲中亦常會選用該球隊的球員,玩起來更加投入。」
足球電子遊戲雖然是模擬現實的足球運動製作,但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兩樣活動,足球運動員講求腳法和的體能,需要每日進行大量體能、技術、團隊協作的訓練,而《FIFA》系列則講求靈活反應,對體能的負擔較少,練習也不受時間空間所限。「現實的球員會受年齡及身體素質影響,限制較大,30歲便可能難以承受高強度的比賽而退役,而電競選手則沒有這些問題。」
近年,不少地方都積極推廣足球電競項目,羅功洋說,香港足球總會便曾主辦《FIFA》系列賽事,讓電競選手穿上球會隊服,而我們亦穿上澳門足球總會的隊服與他們對戰,呈現現實和虛擬的體育結合,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體育運動形式。「這些新形態可為體育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對普通玩家來說,亦能從中體驗更多元的運動、強健身心,感受運動帶來的益處。」
文:關楚嬋 圖: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