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澳大师生疫情与歧视研究获国际期刊刊登

澳门大学
2021-01-14 18:30
  • (左起)李涵、曹薇、潘志豪、徐建华、孙顾宇、范文渊和姚昭宇。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6名本科生在该系系主任徐建华带领下,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华语世界掀起的针对不同群体的污名化、歧视与仇恨犯罪现象。研究成果获SSCI期刊《亚洲犯罪学期刊》(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刊登。

该项研究缘起于徐建华教授的一门名为“犯罪学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生课程。6名本科生孙顾宇、曹薇、范文渊、潘志豪、姚昭宇和李涵以旁听的方式参与课堂,每周按要求阅读大量犯罪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前沿文献,透过整理数据、确认框架、梳理逻辑,将原本粗糙的小组课题提炼为一篇论文初稿,经过反复修改成为可发表的论文。

回忆起这段独特的研究经历,学生均认为在实践中增进了对学术研究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并对学术的要求有了深刻的体悟。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磨炼中自我成长。潘志豪认为,本科生参与社科研究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研究者的态度去认真对待遇到的每一份作业,因为只有自己下足了功夫,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从而得到和教授深入合作的机会,并在过程中学习到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师生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语世界的污名化、歧视与仇恨犯罪》(Stigma, Discrimination, and Hate Crimes in Chinese-Speaking World amid Covid-19 Pandemic)为题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在线访谈、在线观察、媒体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数据,调查了从2019年末疫情爆发到2020年4月初中国境内疫情得到基本遏制期间,被污名化群体和污名种类的变化。

在疫情初期,主要有非湖北人针对武汉和湖北居民的污名化、港台居民针对大陆居民的污名化、西方社会针对海外华人的污名化等行为。随着中国境内疫情的控制和境外疫情的发展,在华非洲人受到了部分中国人的污名。此外,文章更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因素,例如对感染的恐惧、饮食文化、口罩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种族主义等对不同受害群体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不仅有助瞭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华语世界污名化的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社会政治等因素对产生仇恨犯罪的影响。

《亚洲犯罪学杂志》以推动国际学术界就亚洲犯罪学和刑事司法领域作高端学术研究为宗旨,要求以经验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以社会科学的前沿研究方法,推动严格科学的刑事司法实践与公共政策研究;以综合性、多领域、跨学科为特色,推动发展以亚洲的犯罪和刑事司法为主题的比较研究。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