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接获1例肠病毒感染并发脑膜炎的报告,呼吁家长、学生和学校、托儿所、院舍工作人员采取措施,预防肠病毒感染。
患者是1名14日大女婴,7月26日在澳门镜湖医院顺产出生,28日出现发热和血液循环差,随即进入新生儿加护病房治疗,8月3日脑脊液检测结果显示对肠病毒呈阳性反应,诊断为肠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目前已退热,病情好转稳定。据了解,女婴母亲于7月24日曾在家中出现全身发热、畏寒症状,经休息后好转,没有到任何医疗机构诊治。家人否认女婴留院期间曾接触其他亲友或类似病人,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亦没有出现类似肠病毒感染病征。
肠病毒感染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V71型肠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发生,一般以夏季高发,可引致多种疾病,比较轻微和常见的有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亦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为3至7日;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病者的排泄物传染,亦可经飞沫、接触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径传染;儿童在托儿所、幼稚园等地方经常聚集一起,游戏时会密切接触,传染性颇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暴发;发病初期有发烧、喉咙痛,然后手掌面、脚及臀部出现小疱或不痛不痒的红疹,口腔内会有小疱疹,继而溃烂;7至10日内水疱与红疹会渐渐消退,自然痊愈;肠病毒的传染力始于发病之前几天,在喉咙与粪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粪便可能延至数星期后仍带有病毒。
卫生局正密切留意肠病毒疫情的发展,并强调大部分肠病毒感染个案可自行痊愈,但少数病人可能出现致命的并发症,卫生局呼吁家长、学生和学校、托儿所、院舍工作人员采取下列措施,预防肠病毒感染:
个人:
学校和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