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接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通报,中国甘肃省确诊一例肺鼠疫病例,卫生局呼吁巿民注意预防。
据通报,患者为一名38岁男性,甘肃省玉门市人,从事放牧工作,有旱獭接触史,7月13日发病,出现发热、咳嗽病征,14日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15日收治入院,16日抢救无效死亡。17日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肺鼠疫病例。
鼠疫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潜伏期通常为2至4天,可短至1天或长至7天。以发热、寒颤、剧烈头痛、肌肉疼痛、虚弱、白细胞增多等表现为特点,临床上可有下列一种或多种表现:1. 痛性的局部淋巴结炎(腺鼠疫);2. 无淋巴腺炎的败血症(败血病型鼠疫);3. 咽炎及颈淋巴腺炎(咽鼠疫);4. 肺炎(肺鼠疫)。肺鼠疫是由吸入传染性的飞沫(原发性肺鼠疫)或各种形式的鼠疫(包括败血症)经血散播(继发性的肺鼠疫)形成的,常伴有咳嗽、血痰、胸痛及呼吸困难。早期抗生素治疗可治愈病人,但由于肺鼠疫和败血病型鼠疫病人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常未能及时治疗而死亡。
野生囓齿类动物是鼠疫的主要保存宿主。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病原菌可通过受感染的蚤(如印鼠客蚤或“鼠蚤”)、空气(唾液,痰的飞沬)或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而传播。同时,鼠疫亦可通过人蚤传播。市民如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热线28700800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