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衛生局宣佈本澳三間醫療機構參與《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評審認證

衛生局
2025-09-25 15:37
  • 林媛主任、羅奕龍局長、李詠梅主任、戴華浩代院長、李鵬斌副院長、沈寧副院級、曾潭飛醫務主任合照

  • 羅奕龍局長於啟動會議上致辭

  • 李詠梅主任於會議上介紹《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

  • 逾140人出席《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啟動會議

  • 李詠梅主任與出席代表展開互動討論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是國家首個獲國際認證的醫院評審標準,為落實《健康澳門藍圖》所訂定的總體目標和指標,進一步優化全澳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衛生局日前舉行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啟動會議,宣佈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下稱“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及鏡湖醫院正式啟動參與《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認證的相關準備工作。是次啟動會議邀請了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林媛、衛生局局長羅奕龍、鏡湖醫院副院長李鵬斌、仁伯爵綜合醫院代院長戴華浩、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副院長級人員沈寧,以及各醫院代表等逾140人出席,並由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SHARC)主任李詠梅詳細講解認證標準。

羅奕龍局長在會議上致辭時表示,醫院認證是提升醫療質量和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制定的《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已獲國際醫療質量協會認證,成為國家首個獲國際認證的醫院評審標準。今年初,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下,在社會文化司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積極推進認證工作,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率先開展籌備,目標是爭取在2026年內順利通過認證,而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及鏡湖醫院亦將啟動此認證程序。他指出,參與認證具三方面意義:一是依據國家制定的國際標準提升本澳居民就醫的質量與安全;二是促進本澳與大灣區醫療機構同質化發展,推動本澳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三是憑藉本澳“一國兩制”優勢及與葡語系國家的緊密聯繫,助力國家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不斷走向世界,拓展醫療領域國際化工作。

隨後,李詠梅主任詳細介紹《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的背景與意義,深入講解評審認證流程,並與與會者展開積極的互動交流,其專業分享為本澳醫療機構通過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打下堅實基礎。與會者認為李詠梅主任的介紹有助他們更深入理解評審認證和流程,並逐步將標準要求落實到日常臨床與管理中。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下,深圳市衛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在總結國家醫院評審評價實踐工作的基礎上,學習及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經驗,將國際評價實踐精髓融入《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成功取得國際醫療質量協會(ISQua)認可。該標準分為三章(醫院功能與任務,患者安全、醫療服務與醫療質量及醫院管理),共186款,每四年評審一次,強調持續改進。該標準充分融合中國醫院評審評價經驗,並與國際管理理念接軌,有質量安全精益化、風險管理全域化、職業安全體系化、人文關懷細緻化、醫患關系坦誠化的特點。自發佈以來截至2025年,已有7家醫院獲得認證,覆蓋內地以及香港特區等地,獲廣泛認可。

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及鏡湖醫院參與此一認證,充份體現本澳醫療機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致力追求高質量醫療服務的決心,助力實現特區政府建設“幸福澳門”的施政願景。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