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薈澳主場展及本地藝術家邀請展月底結束以藝術展現科學與信仰間的碰撞和互動
文化局
2023-10-25 17:03
  • 觀眾對風格各異的展品大感興趣

  • “科技靈知”展區部分裝置作品與觀眾進行有趣互動,使人反思科技與命運的關連,是吸引觀眾的展覽亮點之一。

  • 藝博館導賞員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介紹主場展及本地藝術家邀請展。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大型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設於澳門藝術博物館及毗鄰的“‧Art空間”的主場展和本地藝術家邀請展,展出近三個月以來吸引各方遊客及市民慕名而至,兩展主題獨特,掀起話題,展期至本月29日結束,觀眾可把握最後機會親臨欣賞。

主場展以“命運的統計學”為主題,透過“命運劇場”“靈魂從宇宙流溢而出”“人間鬼神怪”“科技靈知”“預言者”等展區,讓整個展覽在科學與信仰間的碰撞和互動中展開,呈現命運與數據的緊密糾纏。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42位藝術家的118件(套)包含繪畫、版畫、攝影、混合材料、雕塑、裝置、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極具活力與代表性的現當代藝術作品,立意新穎,形式多元。題材涉及宗教、神話及新科技帶來的社會議題,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部分更應用科技與觀眾的互動,啟發其思考和感知世界及自身的命運,尋找對於未知的回應。

本地藝術家邀請展則以“科學和信仰在澳門的相遇”作為切入點,透過6位本地藝術家的全新創作向世界展現澳門的獨特性。君士坦丁的《南灣 I》《南灣 II》向這座城市的傳承創新和美好願景致敬;吳衛鳴《理性的生成》質疑現今過度依賴理性科學和技術所帶來的風險;梁藍波《冰‧火》是對全球暖化這一重要社會議題的回應和反思;陳顯耀《非常態結構》表現澳門的社會形態的高度交織;黎雪穎《願景之泉》以不同角度拓展對人類許願的詮釋;霍凱盛《文藝復興》突顯澳門在大航海時代中所扮演的角色。觀眾將從作品中發現藝術家和澳門這座城同頻共振。

澳門藝術博物館及“‧Art空間”位於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開放時間為上午10至下午7時(下午6時30分後停止入場),逢周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逢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下午設有公開導賞服務。“藝文薈澳2023”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指導,文化局主辦,旅遊局、銀河娛樂集團、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美高梅、金沙中國有限公司、澳娛綜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協辦,同時邀請多個外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多所內地及本地高等院校參展。詳情可留意網頁www.artmacao.mo、Instagram(IG)專頁“artmacao”、臉書專頁“IC Art 藝文棧”及微信公眾號“澳門文化局IC”。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