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澳門研究》第105期經已出版

澳門基金會
2023-04-13 11:08
  • 《澳門研究》第105期封面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由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組稿編輯的《澳門研究》第105期經已由澳門基金會出版。《澳門研究》以“研究澳門,服務社會”為宗旨,透過選編、刊登海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論文,薈萃各家學術思想,是推動和深化“澳門學”建設的重要陣地,深受學界關注。

該期的論文欄目分為“經濟社會建設”、“城市規劃”、“文化研究” 、“歷史研究”、“文學研究”和“教育研究”六部分。在“經濟社會建設”中,林雪儀和李秀珊的〈官方旅遊項目宣傳建構的澳門旅遊形象〉採用語料庫輔助的多模態方法來檢視三個標誌性旅遊事件,分析官方在旅遊項目宣傳材料中對澳門旅遊形象的建構;王俊皓、苑皓和阮智豪的〈澳門旅遊需求研究——基於機器學習及互聯網搜索熱度〉比較不同的搜索引擎熱度代表的海內外遊客搜索偏好的數據,瞭解機器學習類模型在進行澳門旅遊需求預測時的準確度優劣。

“城巿規劃”有施養正的〈澳門都市更新中的公共利益導向困境與影響因素〉,發現澳門都巿更新實質上與利益結構、分配體制和權力結構的轉變有關,並提出相關建議;郭立怡、吳秉聲的〈非正式住宅:二十世紀澳門都市形塑過程中的契機及過渡媒介〉以非正式部門為視角,觀察生活在澳門社會邊緣的人們在進入都市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處境,以及其如何推動都市環境的發展。

“歷史研究”有秦雲周和陳芬的〈粵澳金融合作視野下的廣記銀號(1939—1945)〉,文中主要依據原始檔案、銀行內部報告等一手史料,通過梳理廣記銀號的發展演變,探討這一地方性金融機構對華南抗戰的貢獻;方木歡的〈澳門華商與社團的關係網絡建構及其社會資本形成〉選取澳門中華總商會、鏡湖醫院慈善會、同善堂為案例,通過分析它們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探討澳門華商如何通過立足並支持社團發展而建立社會關係網絡,增加其社會資本存量而形成一種社會性權力。

此外,“文化研究”有藍宇東的〈澳門居民的跨境流動與國家認同〉,文中表明社會距離是提升國家認同的關鍵,通過打造大灣區共同身份的認同最終實現國家認同的提升;“文學研究”有趙皙的〈雙向合流:2021年澳門文學研究概況〉,以大灣區文學視野中的澳門文學、澳門新文學的發生及澳門文學史沿革、澳門文學研究本土化圖景的構建三方面總括2021年澳門的文學研究;“教育研究”劉子源的〈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教科書中國家認同的建構〉分析澳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編的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教科書的內容,認為可從國家象徵、國家歷史、國家文化和國家制度四個方面概括教科書對學生國家認同的建構。

“學術筆記”有陳繼春的〈張大千與澳門因緣的再研究〉,詳述張大千與澳門的結緣、利為旅展覽,以及他與蔡克庭、鄧芬、張谷雛、鮑少游等名人的交往。“其他”則有王國強的〈澳門非高等教育出版研究〉和〈《澳門研究》2022年總目錄〉。

第105期《澳門研究》定價80澳門元,現於全澳各大書店均有代售,該期的電子檔亦已同時上載至澳門基金會澳門虛擬圖書館網站 ( http://www.macaudata.mo ),歡迎讀者查閱。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