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通訊科技急速發展,近年電話詐騙、網絡詐騙等非接觸式犯罪持續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相關犯罪進入高發態勢。根據司法警察局統計,於2023年首兩月,電話詐騙和網絡詐騙分別錄得39宗和73宗,與2022年同期相比,升幅達到3.3倍及1.5倍,且已經造成超過1,700萬澳門元損失,情況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電信網絡詐騙高案發的成因
部分公眾的防騙意識薄弱,無疑是電信詐騙犯罪依然高發的主要原因。現時,大眾生活、社交、學習、工作高度倚賴互聯網,然而在使用網絡和通訊工具時卻缺乏應有的警覺意識,為犯罪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疫情期間人際交流受限,家人朋友間減少了溝通相處,也一定程度地阻礙了防罪資訊的傳播。此外,騙徒往往利用公眾所關注的民生事宜,如疫情防控、領取補助、失業求職等編造詐騙劇本,以提高得手機會。以上種種,導致電信網絡詐騙成為互聯網侵財犯罪的高發類型。
持續優化宣傳 提升防騙意識
一直以來,警方高度關注電信詐騙犯罪形勢,緊密聯同社會各界開展預防和打擊工作。在保安司“三個警務理念”指導下,近年司法警察局進一步擴大工作範圍,尤其聯動本澳不同業界、協同境外執法機關,致力構建出“預防”、“挽回”、“打擊”三結合的防治模式。
“預防”方面,司警局長期以來深入社區宣傳防騙,與社團、學校合作推廣防罪教育。因應大眾接收資訊的習慣改變,近年司警局調整部署,積極以“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接觸與非接觸宣傳並舉”的方式推動防騙工作,更推出“防騙小精靈”吉祥物令宣傳更生動貼地,盡力令防騙資訊遍及社會不同群體。
因應犯罪形勢持續嚴峻,司警局不斷優化預防策略,包括去年成立了由不同專業刑偵範疇人員組成的“詐騙聯防小組”,就新型騙案制定精準防騙對策。因應不同騙案的受害群體特徵,去年起針對性地與博彩、物流、高等教育等業界建立直接快速的訊息交流機制,強化對高風險群體的宣傳力度和成效。目前,警方正舉行一連九天的“全民防騙推廣週”,務求全社會聚焦防騙,共同提高警惕。
完善追贓挽損 保障財產安全
“挽回”方面,司警局近年持續加強與銀行業界、電信業界合作,進一步完善追贓挽損機制,相繼推出多項辨識被害人、勸止匯款的措施,並在相關業界積極配合下取得一定成效,為被害人提供更切實保障。
合作措施 | 起始時間 | 成效 |
緊急止付 | 2017年8月 | 阻截46宗個案,涉款約800萬澳門元 |
可疑匯款勸退 | 2019年7月 | 勸退80宗個案,涉款約1,200萬澳門元 |
主動聯絡詐騙電話接收者 | 2022年7月 | 致電共414人提供防騙提示和教育,確認9人遇騙並提供協助 |
線上可疑匯款勸退 | 2022年10月 | 對共約1,700萬澳門元的匯款操作作出提示 |
詐騙帳戶預警 | 2022年10月 | 對共約120萬澳門元的轉帳操作發出預警 |
深化情報交流 實行源頭打擊
在打擊方面,雖然電信網絡詐騙具有極強跨境性、隱蔽性、複雜性、集團化等特徵,打擊難度較大,但司警局仍積極加強與區域及國際執法機關的情報交流,就關聯個案成立專案組與外地進行聯合調查、聯合執法,先後展開了包括“蠣鴴”、“傲陽”等專項行動,以及通過個案協查偵破多個跨境詐騙團伙,從源頭進行打擊。除此以外,司警局對每宗騙案展開全面偵查,尤其加強追蹤騙款流向,對包括借出銀行帳戶轉移款項、協助收取騙款等犯罪行為作出強力打擊。
警民合力 打造“全民防騙”社會
應對詐騙,預防為本。在當前電信網絡詐騙高發的形勢下,警民雙方必須相互配合,以實際行動提高全社會的警覺意識和防範能力。一方面,警方將持續透過社區警務網絡、傳統或新媒體等不同平台更新和發佈反詐訊息,不斷優化完善預防和打擊工作,尤其將最新的犯罪形勢和手法通報社會,喚起社會普遍關注。
另一方面,社會大眾也須要做好第一責任人,對防騙資訊不能存有麻木、輕視的態度,對被騙個案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多關心、多留意,並提醒他人注意防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帶動他人、尤其高風險群體提高警惕,警民合力構建“全民防騙”社會,大眾的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才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
警惕電話詐騙 謹記防騙錦囊
鑑於近日電話詐騙已造成多人及巨大損失,警方藉此特作呼籲,謹記“拒絕”、“掛線”、“致電”防騙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