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衛生局證實大水塘及附近大廈出現的昆蟲為危害不大的搖蚊

衛生局
2017-01-03 18:48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衛生局近日接獲多宗蚊患投訴個案,反映有大量昆蟲於靠近大水塘及附近一帶大廈範圍聚集。經衛生局專業人員到場調查,證實投訴個案涉及的昆蟲為搖蚊。搖蚊不會吸人血及傳播疾病,對人類健康不會構成危害,衛生局呼籲居民無須恐慌。

    搖蚊的繁殖高峰期主要為春季及秋季,且經常以羣集形式出現;加上搖蚊有趨光性,偏好於有照明的地方聚集。衛生局根據現場地理環境及參照搖蚊的習性,初步推斷有大量搖蚊幼蟲在大水塘水體孳生,羽化成蟲後,被附近一帶的光源吸引而聚集,造成是次滋擾事件,但有關推斷仍需進一步調查確認。

    搖蚊與蚊子同屬完全變態的昆蟲,經歷卵、幼蟲、蛹及成蟲階段,但由於搖蚊成蟲跟蚊子的體型和外表十分相似,常被誤認為蚊子。搖蚊羽化為成蟲後生命短促,只有數天壽命。有別於與其他吸血的節肢類動物病媒,搖蚊無刺吸式口器,以吸食樹汁為主。搖蚊幼蟲的生長不受水體大小的限制;在流動或靜止的清水或鹽水中皆可生長。搖蚊幼蟲會棲息於通常含有較多有機物的水生或半水生環境,例如流動的溪澗、腐爛的植物、樹洞及人工水體。幼蟲在水底藏身於固定的管道內,並在管道內以過濾方式進食及/或在附近一帶覓食。幼蟲的血液中含有血紅素,全身呈血紅色,故搖蚊幼蟲普遍稱為紅蟲。由於上述特質有助幼蟲在低氧環境中存活,因此,幼蟲亦可用作監察天然水水質的生物指標,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昆蟲羣組。

   衛生局強調搖蚊不會吸人血及傳播疾病,對人類的危害不大,但個別人士在接觸搖蚊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大部份昆蟲一樣,搖蚊的成蟲容易被光所吸引,假如附近有孳生地,則有照明的地方便可能會受到搖蚊滋擾。由於現冬天天氣溫暖,衛生局建議居民要注意清除積水,減少孳生源,這樣有助減少搖蚊孳生的數量。此外,設置阻隔設施,如安裝紗窗,可防止搖蚊飛進室內地方。若搖蚊成患,可在其棲息地點施用除害劑(例如除蟲菊酯)。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