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發生日本腦炎個案的報道,衛生局已經與廣東省衛生廳聯繫,希望取得較多的資料。因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活豬,所以在澳門非常罕見,而這次受到波及的機會亦不大。另外,鏡湖醫院報告一個輸入的瘧疾病例。衛生局呼籲市民在家及出外旅遊時都務必做好滅蚊防蚊措施,以防感染各種蚊傳疾病。
衛生局曾於去年六月發現一名三歲男童感染日本腦炎,此亦是近二十年來唯一的病例。該男童後來完全康復,但傳染來源則未能證實。
日本腦炎又稱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每五百至二千個受感染的人中只有一個人發病。潛伏期四至二十一天,一般十至十四天,主要症狀有發熱、頭痛、嘔吐、嗜睡,乃至昏迷、抽搐、癱瘓。病死率約百分之十。三分之一生存者有神經系統併發症。該病廣泛分佈於亞洲地區如中國、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南亞各國,主要在農村發生,幼豬是主要的傳染源,野生禽類亦可能是傳染源之一。和登革熱不同,隱性感染者和病人均一般不是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三帶喙庫蚊傳播。
日本腦炎可通過防疫接種來預防,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某些國家和地區均有實施日本腦炎的防疫接種計劃。除了一般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如局部疼痛、發熱等外,有罕見的個案提示日本腦炎疫苗接種可能引起急性腦脊髓炎或其它神經系統的併發症。目前本澳的防疫接種計劃沒有提供該病的防疫接種,主要是因為本澳沒有養豬業,沒有大量的可能傳染源存在,而本澳的自然環境亦不太適合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三帶喙庫蚊的大量繁殖,故出現大規模流行的機會極低。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亦沒有將日本腦炎列為常規接種的項目。
鏡湖醫院報告一名五十五歲女性病者感染瘧疾。該名病者為商人,於今年二月中前往緬甸山區工作,四月初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在當地被診斷為瘧疾,先後在緬甸及雲南住院治療,其後症狀消失。五月二十九日回澳,六月十一日再出現發熱,十三日收入鏡湖醫院,經驗血證實為間日瘧。目前病者情況尚好,同住家人均無恙。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經由按蚊傳播。潛伏期約兩周,但可短至六天,長至六個月。瘧疾發作時會出現發冷、高熱、大汗,間歇期無症狀。
按蚊多在大面積的沼澤、稻田及灌溉溝渠等處孳生;庫蚊多產卵於污水坑、污水渠和洼地積水,但三帶喙庫蚊則較喜歡稻田、池塘等。三帶喙庫蚊在澳門不是主要蚊種,可見於公園和荒野;按蚊近年較少發現。為了預防蚊傳疾病,衛生局呼籲巿民做好家居清潔衛生,切勿亂拋垃圾,注意清除任何可能積水的容器,每周更換花瓶中的積水;到草叢等多蚊的地方活動時要穿長袖衫褲及在暴露部位擦蚊怕水。鑒於本澳鄰近區域不少地區均是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的疫區,市民在外出旅遊時一定要注意採取防蚊措施,包括住在有空調的酒店,外出活動時使用蚊怕水和穿長袖衫褲等;回澳後如有急性發熱,應即時就醫並說明旅遊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