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今(八)日在廈門舉行的國際投資論壇上,向各地企業家推介下月舉行的第五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及今年底前建成啟用的澳門國際商貿城。他指出,特區政府致力改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在經貿方面的橋樑作用,相信上述兩個貿易項目將會為各地企業帶來商機。
譚伯源指出,澳門特區成立後首次舉辦的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將於十月廿至廿四日舉行,特區政府誠邀各地商界人士參加,希望他們進一步瞭解澳門的發展情況,並帶來投資機會。另外,特區政府支持商人建設的國際商貿城亦於年底啟用,商貿城將設三千個展攤,將為內地中小企業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提供商機。
譚伯源在國際投資論壇上以“澳門——東方瑰麗的寶石”為題發表講話,他表示,澳門特區成立後,社會穩定,治安明顯好轉,經濟逐漸復甦。特區政府致力改善營商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促進經濟復甦,推動工業轉型和升級,提升旅遊博彩業,促進金融業現代化,使澳門逐步發展成為經濟多元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都市。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趨勢,以及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形勢,他認為澳門必須充分發揮本身的優勢,強化澳門作為中國內地與世界聯繫的“橋樑”作用,促進經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他表示,澳門可以透過與歐盟和葡語系國家的傳統及特殊聯系,與內地聯合開拓歐盟和葡語系國家的市場,如以澳門作為原產地,內地與澳門合作開發軟件,生產醫藥品、食品等,在遵守世界貿易規則的條件下,利用澳門與歐盟及葡國的特殊關係,打入歐盟和葡語系國家的市場。此外,澳門亦可以發揮作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特殊橋樑作用,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
他續說,澳門還會利用其自由港的優勢,加強與內地的科技合作。特區政府對發展科技產業實行貸款貼息、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同時希望中央政府對兩地科技合作繼續給予有關政策支持,如支持內地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向澳門轉讓科技成果和提供技術力量;支持和鼓勵國營和民營科技企業來澳門發展,利用澳門的優勢,開拓國際市場。
譚伯源指出,內地的支持大力促進了澳門經濟的發展,而澳門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也發揮了作用。他強調,兩地的合作仍有發展空間。
根據統計,至今年六月底,澳門在內地的投資合作項目有6570個,協議投資金額達96.3億美元,實際投入資金37.6億美元。內地在澳門也投資設立了200多家企業,總資產達到約400多億澳門元。澳門與內地貿易額由1980年的7.4億澳門元增長到1999年的74.3億澳門元,內地來澳遊客1999年達到164.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