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文化藝術氛圍一向濃厚,近年更新推了不少令人嚮往的文旅體驗,進一步加強了澳門作為東西藝文薈萃的魅力。單是今年上半年,由澳門文化局主辦的文旅活動已達三千多場。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文化產業機構的數量,由2015年的1,708間,增加至2021年的2,764間。數據背後的支撐,是市民及旅客日漸增強的文化消費習慣,是文化產業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注入的源源活力。
文化產業蓄勢發力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指出:「澳門的文化產業涵蓋許多行業門類,包括演出、設計、影視、非遺、文物和圖書出版等,這些文化相關的各個元素和內容,都可以轉化為一個獨立的產業。多年來,文化局一直透過資助和舉辦活動,致力培育和扶持這些文化產業領域的人才,並提供發揮的機會。未來,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更健全的產業鏈和平台,讓他們的專長得到更好發揮。」
澳門發展文化產業,優勢在於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長遠發展定位。「澳門有獨特的背景,包括中西文化底蘊及豐富的旅遊元素,讓我們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則彰顯我們作為中葡文化交匯的角色。特區政府希望發展文化產業時,能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是文化和旅遊的有機結合,互相帶動的一個過程。梁惠敏以研學遊為例,學生來到澳門進行研學活動,離不開對澳門文化的瞭解。每個研學旅遊項目,不論主題是甚麼,在過程中都會接觸到澳門的文化,包括文物建築、文化設施、展覽等等,才能深刻體驗澳門。另外,澳門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深深滲透在澳門日常生活中,例如一些節慶習俗、美食以至中醫藥,都反映了澳門的文化底蘊。通過旅遊與文化相結合,為澳門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有助於傳承和推廣澳門獨特的文化價值,促進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創新發展。
大三巴豈止有牌坊
文化局一直善用澳門豐富的文化資源,創新文化旅遊體驗。例如,去年11月中旬起,逢周六在大三巴牌坊舉行的「樂韻悠揚大三巴」活動。截至今年2月上旬,活動吸引了約10萬人次於線上線下觀賞,深受市民和旅客歡迎。今個中秋夜,文化局便於大三巴牌坊前地舉辦2場澳門中樂團戶外音樂會《月滿三巴夜》,演奏多首以月亮及中秋節為主題的作品,為城市增添文藝氛圍與節日氣氛。
梁惠敏說:「活動將世界遺產景點和音樂藝術相結合,發揮了『文化+旅遊』的聯動效應。旅客本身可能只是來這區旅遊,但是附帶欣賞到一場美妙的音樂會,可以彰顯出澳門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
為了讓世遺建築活起來,文化局在2022年12月便以「文化+科技」的形式,推出了《時空穿梭・遊歷三巴――大三巴牌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讓公眾透過VR和AR等擬真技術,一覽400年前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的宏偉面貌。展覽開幕首兩個月,已吸引了近13,000人次觀展,並於今年3月推出了升級版完整展覽體驗,觀眾反應良好。
舊區創建藝文氛圍
澳門的一街一巷都有悠遠故事,活化舊區是特區政府一項重要工作,文化局積極利用文化設施空間,推進多個歷史建築群的活化,包括益隆炮竹廠和荔枝碗船廠片區等。今個中秋,福隆新街會搖身變成步行區,與周邊核心旅遊區如新馬路、議事亭前地和崗頂前地的文物建築群相連,創造具活力、藝文氛圍良好的休閒旅遊體驗和舒適的步行環境,帶動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梁惠敏指,今年初的「新馬路任我行」活動,短短幾天便吸引了大量人氣,整個社區煥然一新。她希望之後能陸續在其他舊區推出類似活動,帶動區內的營銷,進而吸引更多商業活動落戶這些舊區,推動經濟發展。她解釋,活化項目具有兩重意義,首先有助保護具有歷史特色的建築物和街道。其次可幫助舊區保持活力,讓更多人認識其歷史背景,樂享其中。
「我們希望營造出一個休閒舒適、具有良好旅遊品質的舊區,供市民在假日進行休閒活動,同時為旅客提供更多選擇,讓他們能夠在澳門感受不同的風景,有多樣化的消費體驗。持續為舊區活化,亦有助推動澳門文化旅遊可持續發展。」
令旅客輕鬆「享澳門」
為了讓文化活動更有效傳遞到觀眾眼前,文化局建立了多個不同社交媒體平台的官方帳號,包括Facebook專頁、微信公眾號、Instagram和微信視頻號等。這些社交媒體平台不僅能夠跨越地域限制,更能主動廣泛地接觸市民和旅客,並實現與用戶的互動。通過這些平台,文化局能夠即時傳播文化活動的資訊,讓市民和旅客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到最新的藝文消息。
梁惠敏表示,由文化局牽頭推出的澳門活動網「享澳門」,提供手機應用程序和微信小程序兩個版本。網站匯聚了澳門的節慶活動、演出、展覽、康樂體育、會展、講座等各種活動資訊。
除了文化局舉辦的活動,特區政府其他部門以及各綜合度假休閒企業舉辦的活動,都會在這個平台上發佈。遊客進入網站後,可以查看未來兩三個月的活動安排,並根據不同的分類進行篩選,無論是家庭、情侶、個人;對視覺類活動、演出類活動感興趣,都可以輕鬆獲取相關資訊,方便計劃行程。
下半年文化盛事浪接浪
踏入金秋9月,澳門的文藝盛事越益精彩。梁惠敏介紹,澳門樂團2023至2024新樂季已於9月揭幕,脫離文化局後的澳門樂團,相信已為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現正舉行的第35屆澳門國際音樂節,便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及本地的著名樂團及音樂家,進行多場不同風格與形式的音樂表演。
展覽方面,「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以「命運的統計學」作為雙年展主題,30個展覽遍佈全澳各區,展示來自多個國家地區極具活力與代表性的現當代作品;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攜手合辦的「造化在手――故宮、上博珍藏惲壽平書畫特展」已於9月開幕。緊接而來的12月,便是每年一度的故宫文物大展,藉着這些展覽,向外說好中國故事。
梁惠敏透露,自9月下旬起,文化局已為大家準備了:濠江月明夜、國慶文藝晚會、hush!音樂會及倒數演唱會等多元藝文節慶活動。而將迎來第5屆的中葡文化藝術節,內容多姿多彩,除會展出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亦會繼續串聯葡韻嘉年華,向市民及旅客展現澳門的中葡文化魅力。
澳門活動網「享澳門」
www.enjoymacao.mo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