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巩固和加强粤港澳防治传染病交流合作机制,提升三地合作应对防治传染病的能力,“第二十二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 于9月22日在香港顺利召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兼省疾病预防局局长宋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署长林文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代副局长戴华浩,以及粤港澳三地的多位卫生官员和专家出席会议。
宋铁局长在致辞时表示,今年以来三地在疫情(如基孔肯雅热等虫媒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实现无缝对接;联合举办“竞锋”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公共卫生演习,也构筑了“一体防御,多病共防”的多层次公共卫生安全网。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相继施行,为深化传染病联防联控提供更多思路。
林文健署长则表示,粤澳在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中展现卓越的防控成效与高效应对能力,为香港特区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并强调香港特区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及透过疫苗接种防控不同传染病的措施亦树立卓越的典范。
罗奕龙局长透过视频致辞指出,粤港澳三地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今年7月以来联防联控机制令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明显受控。面对全球各种传染病挑战,会议在加强区域合作、提升防控效能、保障公共安全等多方面意义重大,三地将继续依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为健康湾区、健康中国不断发力。
会议回顾及总结了“第二十一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以来,三地在卫生应急、传染病监测与防治、信息通报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并就三地重点传染病疫情概况、季节性流感及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防控、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现况及防控、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的防控与监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讨论。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会议纪要及达成以下共识:
一、进一步加强粤港澳三地在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方面的合作,继续定期举行「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积极推进粤港澳传染病防控信息和经验的交流,提高三地传染病防控水平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二、持续贯彻和落实《粤港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合作协议》,特别是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应急体系,进一步提升粤港澳三地的健康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各个传染病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季节性流感、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其他重点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等监测与防控。
四、持续深化传染病科研合作,重点推进基于先进数学模型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疫情预警系统建设,提升监测系统灵敏度;三地联合开展疫苗效果评价工作;通过交流实验室监测方法与标准,加强病原学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强化污水监测技术合作,为区域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五、三地确认现行通报机制运作顺畅高效,在传染病防治上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通报,三方将着力优化现行通报机制以提升协作效能,并探讨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进智能化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及实时共享的目标。
六、三地同意继续按现行的机制开展联合风险会商,在涉及三地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活动(如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等)时迅速开展会商研判,共同研究防控策略,同步实施联防联控方案,降低三地的传染病疫情风险,守护居民健康。
七、定期开展三地联合应急演练,构建跨境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样化情景,强化演练过程中的情景模拟、应急响应协调及处置效果评估。提升三地联防联控的协同效率和实战能力,推动粤港澳三地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提供坚实保障。
八、继续推进人员交流和培训合作,培训范围包括疾病监测、疫情爆发调查、现场流行病学、应急管理、实验室检验、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等,全方位提升三地疾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会议又决定了“第二十三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