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今(21)日接获镜湖医院通报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具体如下:
患者为39岁女性,外地雇员,6月2日由缅甸经泰国来澳工作,7月19日出现发热,曾到医疗机构就医;21日因症状持续到镜湖医院就医,诊断为疟疾。根据患者旅游史、出现症状的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列为疟疾输入性病例,目前情况稳定,同住人未有出现类似病征。这是本澳今年录得的第3例疟疾输入性病例。
疟疾是一种可致命的严重传染病,由疟原虫属的寄生虫引致,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及三日疟4种疟疾类型。人的感染是经由受感染的雌性疟蚊(按蚊)叮咬传播,虽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但可透过输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成品、器官移植、共用刺针或针筒传播,亦可于怀孕或分娩时由母亲传染胎儿或初生婴儿。
卫生局指出,不同致病疟原虫种类的潜伏期各有不同,通常在被受感染的疟蚊叮咬7至30日后发病,个别患者潜伏期可达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病征包括间歇性发热、发冷、冒汗、头痛、疲倦及肌肉疼痛等征状;并发症包括贫血、肝肾衰竭、痉挛、神志不清及昏迷,若不及早医治,可引致死亡。目前,药物可有效治疗疟疾,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彻底治愈疟疾尤为重要。
由于疟蚊(按蚊)的孳生地例如:池塘、沼泽、溪流等在本澳少见,因此疟蚊在本澳不常见,在本澳感染和传播疟疾的风险低。而疟疾多见于气候温暖的地区,例如非洲、东南亚及南美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卫生局呼吁居民前往疟疾流行地区时应采取防蚊措施,有需要时使用预防药物,预防疟疾方法如下:
居民如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28700800或浏览卫生局传染病网页http://www.ssm.gov.mo/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