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本澳近日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卫生局已随即采取行动对该病例的风险区域进行紧急应对工作。除对相关风险区域持续加强孳生源巡查及化学灭蚊工作外,针对库蚊孳生导致社区蚊患的情况,卫生局亦于今(9)日联同市政署人员到本地登革热病例的相关风险区域,巡查街道排水渠等公共地方积水处,整体情况理想,期间仅发现1个街道排水渠出现孑孓(蚊幼虫)孳生情况,已即时施放灭蚊药物。
值得指出的是,本澳除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另一种广泛存在的病媒蚊为库蚊。库蚊不会传播登革热,对公众的危害以滋扰为主。不同于白纹伊蚊,库蚊可在多种水体,包括容器积水、污水中孳生。因应库蚊可在污水孳生的特性,卫生局自3月起对全澳街道排水渠、沙井等超过25,000个公共地方积水处喷洒灭孑孓油剂的频率已上调至每月2次。喷洒灭孑孓油剂灭蚊的原理是透过油剂完全覆盖积水的水面,从而导致水中的孑孓窒息,但倘居民于排水渠等公共地方积水处弃置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将破坏灭孑孓油剂的覆盖效果,以致无法杀灭水中的孑孓。
由于近期天气暖和有雨,各种室外容器及地方容易出现积水,为伊蚊和库蚊提供理想孳生条件,卫生局再次呼吁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登革热及其他蚊传播疾病:
1) 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点和家居周围环境的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2) 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家中可使用纱窗、蚊帐或开冷气等措施,减少被蚊叮咬机会;
3) 防止户外蚊子“叮咬”,在户外活动时宜穿浅色长袖衫裤,并在皮肤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驱蚊剂,防止被蚊叮咬。
如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 28700800 或浏览传染病网页http://www.ssm.gov.mo/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