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8月4日举行记者会,卫生局仁伯爵综合医院李伟成医务主任、旅游局传播及对外关系厅刘凤池厅长、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处梁亦好处长、治安警察局公共关系处李德辉处长分别介绍了本澳的整体防疫情况。
梁亦好处长首先报告,本澳8月3日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自2020年以来累计791例确诊;8月3日新增0例出院,自2020年以来累计777例出院;8月2日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输入性,自2020年以来累计无症状感染者1,384例;8月3日新增2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自2020年以来累计解除隔离共1,160例。此外,8月3日新增死亡0例,自2020年以来累计6例死亡病例,累计阳性病例2,175人。
医学观察方面,8月3日需接受医学观察人士共新增177人,其中澳门居民有133人,非澳门居民有44人。截至8月3日24时,累计医学观察人士有69,751人。现正进行医学观察人士有990人,976人在指定酒店、14人在卫生局设施。而重点人群及离家工作人群核酸检测方面,截至8月4日下午3时采样76,361人次,32,296人次已有检测结果,呈阴性;8月1日起至8月4日下午3时累计已采样665,616人次。
她再次呼吁长者及免疫力抑制人士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剂,以降低感染病毒后,出现重症、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本澳近期的疫情出现6名长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个案。根据邻近地区早前出现的疫情资料分析,死亡个案主要为长者,未接种疫苗者出现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已接种1剂、2剂和3剂疫苗者的3至6倍、17至18倍、53至75倍,此等数据充分说明接种疫苗,尤其接种了加强剂对长者的保护作用非常显着。
应变协调中心正推动接种疫苗第2剂加强剂的工作,8月4日早上已开放预约系统。第2剂加强剂的适用人群为:高风险人士,包括60岁或以上人士、12岁或以上的中度或重度免疫抑制人士、18岁至59岁在安老或复康院舍居住的人士。考虑到上述人士一旦感染后其风险较高,故此接种疫苗加强剂的间隔会有以下调整:
• 完成新冠疫苗初种系列后第1次加强剂的接种间隔,由6个月缩短至3个月,即建议初种满3个月(不少于12周)后尽快接种第1次加强剂;
• 已完成第1次加强剂者,建议满3个月(不少于12周)后接种第2次加强剂。
另外,对于其他人士如18 岁至59 岁的非高风险人士,则可选择在完成第1次加强剂满6个月(不少于24周)后接种第2次加强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健委的建议,已完成灭活疫苗初种系列的人士,优先选择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以mRNA疫苗作为加强剂的序贯接种(即沟针)可以获得较佳的保护效果。例如,若首3剂疫苗均接种了灭活疫苗,第2次加强剂也建议选择接种mRNA疫苗。
就记者关注重点人群及离家工作人群的核酸检测要求,她表示本澳仍处于今轮疫情的稳定期,因此重点人群及离家工作人群的核酸检测要求会维持到8月7日。如疫情没有改变将会进入抗疫常态化阶段,从8月8日(下星期一)起,重点人群及离家工作人群的核酸检测要求便可以停止。她又称,在抗疫常态化阶段,重点工作人群则根据不同工种的风险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目前,卫生当局正参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相关建议,并结合本澳的实际情况去评估何种行业属于重点工作人群,以及订立核酸检测的频率,以达到能够在社区早期发现感染人群的目的。
就由外地回澳人士的核酸检测安排及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她表示,暑假回澳人士增多,而现时处理入境航班的闭环工作人员不多,一旦发现航班上有阳性个案,则要重新安排入境人士住宿地点等,故所需时间相应延长。当局正考虑优化方法,包括增加闭环工作人员数量以提升处理速度、以电子化方式提前将法定文件交予医观人士签写,以减省等候时间。
李伟成医务主任补充,从外国乘坐航班来澳的人士,虽然持有出发地的有效核检阴性证明才能登机,但亦有可能在转机过程中受到感染,过去也有相关人士入境本澳后接受检测得出阳性结果,且相关病例的CT值较低(即传播风险高),为免不慎安排这些阳性人士入住一般医观酒店而造成防疫漏洞,故此,当局必须严谨做好从外国来澳人士入境时的检测工作,若相关航班乘客人数较多,接受检测的入境人士就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被安排送往医观酒店。若在入境人士中发现阳性个案,就须找出同一航班上的密切接触者(如座位靠近者)并作出跟进,这也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
他又指出,卫生当局亦正持续优化从外国回澳人士在机场等候核检的流程,例如航班乘客人数少,可以使用核酸快速检测仪器,但此仪器一次只能检测30至40个样本,需约1小时,因此,若航班乘客太多,当局须以传统方法检测,可能需时 不少于4小时方可完成 1次测试。然而,当局正不断优化采样检测的流程。
会上,刘凤池厅长报告了医学观察酒店的相关情况;李德辉处长则报告了市面、出入境情况。他们并回答了记者相关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