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药理学权威学术期刊邀请,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陈修平与研究团队撰写关于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及天然产物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发展癌症的治疗方法提出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药理学与治疗学》(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发表。
“人生自古谁无死?”细胞如人,亦有死生。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细胞自杀机制,用于清除无用的或者癌变的细胞,以维持机体发育和健康。最常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凋亡。近年来发现了多种非凋亡的程序性死亡,如程序性坏死、铁死亡、焦亡等,与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等发生和发展相关,蕴含着潜在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陈修平研究团队获《药理学与治疗学》邀稿,对天然产物诱导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基于这些细胞死亡抗肿瘤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基于该团队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Noptosis:这是一种基于NQO1蛋白和活性氧(ROS)介导的细胞死亡,可为NQO1高表达的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关研究获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檔案编号:078/2016/A2;175/2017/A3)。澳大博士研究生余洁和硕士研究生钟冰玲、肖青雯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陈修平为通讯作者。研究详情可登入连结浏览: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7258203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