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2014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卫生局呼吁全民共同参与防控

卫生局
2014-03-23 19:49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今年订定的主题是“关怀三百万弱势患者,发现、治疗、治愈结核病”。自澳门回归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每年仍发现400多个病例,故本澳仍属结核病中等负担地区,且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爱滋双重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卫生局呼吁全体医护人员和居民关注结核病状况,参与全民预防和控制。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为“世卫”)估计,现时全球每年约有900万人患结核病,其中300万人未能得所需的治疗。他们往往是生活在世界最贫困、最脆弱的社区,包括移民、矿工、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等人群。世卫呼吁全球努力发现、治疗和治愈所有结核病人,朝结核病零死亡、零感染、零痛苦和零羞辱加速发展。为此,各地要积极扩大防治结核病规划,确保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特别是最脆弱的人群和受结核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同时,必须投资基本研究以及研发诊断试剂、药品和疫苗等新工具,以便能够更迅速地为病人提供治疗,及最终防止人们罹患结核病。

  

1997年以来,本澳遵照世卫指引,采用国际标准治疗方案以及全程督导疗法(DOT),成效显着,结核病例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据世卫估计,与1990年相比,2012年本澳结核病的发病率下降了25%、患病率下降了30%、死亡率则下降了72%。另一方面,由于可有效预防严重结核病的卡介苗的广泛应用,栗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几乎绝迹。然而,由于结核病的潜伏期可以很长,幼年时感染结核杆菌后,可能要在成人或老年时期才发病,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现时本澳结核病发病率仍属中等水平,与工业化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显示本澳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需作出更大的努力,以应对流动人口、人口老化、爱滋病、耐药性等多重挑战。

目前,卫生局结核病防治中心为本澳居民提供免费的结核病防治服务;并按照世卫指引,初治病例的标准方案需联合使用4种药物,总疗程6至9个月。由于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痰菌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故防治结核病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治疗和治愈。罹患结核病者,只要及早诊断,并与医护人员合作,积极完成整个疗程,几乎所有病人均可治愈。

  在本澳,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外地雇员和移民、老年人、肿瘤、肾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爱滋病患者、吸毒者、露宿者和贫困人群等,但任何人即使没有高危因素均有可能受到感染和发病。为能及早诊断,卫生局呼吁任何人如有下列任一情况,应立即到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评估:(1)有咳嗽咳痰、胸痛、低热、盗汗持续两周或以上,或咯血,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等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2)X光胸片异常;(3)与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此外,医护人员如发现有上述情况,应安排病人进行评估或转介到适当的医疗机构。如有疑问,可致电2853 2196向卫生局结核病防治中心查询;至于预约门诊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9时至下午5时(周末及公众假期休息)。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