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記憶沙龍” 九月公眾講座圓滿舉行

澳門基金會
2025-09-20 19:41
  • 記憶沙龍吸引眾多市民參加

  • 澳基會鍾怡副主席頒發證書予參與 “澳門記憶校園歷史文化培訓計劃” 的學生

  • 資深攝影師陳永漢與勞校歷史學會師生帶來 “北區影像記憶” 座談

  • 資深攝影師陳永漢與勞校歷史學會老師郭桂豪從攝影作品談北區變遷

  • 郭桂豪談澳門造船業歷史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門基金會的 “澳門記憶” 文史網主辦之 “記憶沙龍” 9月公眾講座於週六(920日)順利舉行,由勞校中學歷史學會指導老師郭桂豪主講 “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以及由資深攝影記者陳永漢與勞校歷史學會師生共同帶來的 “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

郭桂豪主講 “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常言道:“澳門由小漁村發展成國際都市”,然而,現代城市生活使人們逐漸疏遠漁業與造船業。講座緣起於勞校中學歷史學會自2017年起陸續開展的路環荔枝碗船廠遺蹟及造船工會調研活動,透過整理檔案、口述訪談、歷史照片及工會碑刻,揭示了造船業如何串聯漁業、木材業等產業鏈,並詳細介紹船廠分佈、傳統工序、用材與工具等內容。造船工會史呈現了多幅珍貴的第一手檔案文獻,梳理了會員統計數據與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關聯。透過生動的考證與影像記錄,這場講座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溯,更是一場關於匠人精神與海洋記憶的深度對話。

在 “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 講座中,陳永漢先生以資深攝影記者的視角,帶領參與者穿越時光,回顧北區城市變遷和社會百態。而勞校歷史學會的學生透過參與 “澳門記憶” 校園歷史文化培訓計劃,協助整理和解讀這批珍貴照片,從青年視角挖掘照片背後的故事。座談會上老中青聚首一堂,透過陳永漢先生的攝影作品重遊北區,細數半世紀的社會變遷,並分享作品背後的故事,比如追訪治安案件、清拆木屋等過程中,除了拍攝事件本身,亦記錄了周邊街區的細節,每一個都是消失的風景。勞校歷史學會師生亦分享探索照片的點滴,比如透過照片中剛建成的高樓大廈作為地標;加上對照舊報紙新聞,梳理出照片的地理位置與時代背景,參與的同學表示學習了整理歷史資料的技巧,在過程中亦進一步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

本月兩場講座吸引了逾百名市民參與,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鍾怡副主席出席講座,並向參與“澳門記憶” 校園歷史文化培訓課程的學生頒發證書,感謝他們為傳承澳門文化所付出的努力。鍾怡強調,傳承歷史文化是每一代人的責任,希望培訓能激發更多學生對澳門歷史的興趣。講座現場氣氛温馨,場面熱鬧。

“澳門記憶” 開站六周年,精彩活動停不了。10月特別送上三場 “記憶沙龍”,包括104日舉辦的講座兼導賞:“禪鐘梵響──觀音堂數百載人間煙火” ,由澳門記憶編輯部楊開荊博士主講;105日舉辦兩場講座,分別由遺產學會勞加裕副會長主講 “從井泉到自來水:澳門百年供水史” 和澳門歷史學者關俊雄主講 “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報名詳情即將公佈,有興趣的市民請留意“澳門記憶”的最新動態,除可瀏覽網站外,還可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Instagram、微信訂閱號、小紅書號、今日頭條號及YouTube頻道(ID:MacauMemoryFM / 澳門記憶)。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