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科普科創教育的施政方針,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組織澳門學界代表隊於2025年5月9日至18日赴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參加“2025年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澳門學生的參賽作品在此國際高水平賽事經過激烈角逐,分別獲得工程技術:靜力學與動力學範疇三等奬、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範疇四等奬、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進會特別獎,以及人工智慧促進會特別獎,展現了本地青少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潛力。
“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Regeneron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是一項具有70多年歷史的國際性青少年科學研究項目比賽,競賽學科涵蓋了所有自然科學學科和部分社會科學的內容,被稱為中學生科學競賽的“世界盃”或“奧林匹克”。是項比賽雲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800名學界精英參與。澳門學界代表隊能夠在全球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證明澳門學生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表現出色,亦充分體現澳門“以賽促學、以賽育才”的教育方針成效。
本年學界代表隊由領隊澳門大學鄭裕彤書院代院長黃承發、副領隊林遠裙、指導老師駱進武、陳家綱、伍子雋、楊逸、梁瑩瑩帶領,共有5個項目作品參與競賽:
項目名稱 |
學校名稱 |
學生姓名 |
參賽學科範疇 |
一種仿生設計、具靈活性且可折疊的機械尾外骨骼 |
慈幼中學 |
曾成浚 譚竣文 |
工程技術:靜力學與動力學 |
快速充電磷基 - 電極鋰離子電池 |
培正中學 |
潘子健 梁博睎 |
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 |
基於深度高分辨率U-Net的條件擴散模型用於病理圖像生成 |
教業中學 |
孫嘉俊 陳行健 蕭恩怡 |
機械人與智能機械 |
利用天文參數制定(101955) Bennu 觀測計劃研究方案 |
濠江中學附屬 |
鄭語涵 |
物理與天文 |
面向腸胃道駐留治療的智能棘冠海星機器人 |
培正中學 |
徐子恒 |
機械人與智能機械 |
參賽項目“一種仿生設計、具靈活性且可折疊的機械尾外骨骼”獲得工程技術:靜力學與動力學範疇三等奬,其設計靈感來自於貓與袋鼠等動物尾巴在平衡中的作用,能即時根據人體姿勢變化進行調整,輔助使用者維持平衡,降低跌倒風險;“快速充電磷基-電極鋰離子電池”獲得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範疇四等奬、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進會特別獎,此研究為開發下一代快充鋰離子電池提供了新型負極材料解決方案,對推動電動汽車和智慧電網發展作出貢獻;“基於深度高分辨率U-Net的條件擴散模型用於病理圖像生成”獲得人工智慧促進會特別獎,此研究結合現有的深度學習技術,大規模產生高品質的病理組織切片影像,合成大量病理組織圖片,並用來訓練更準確的分類模型。
有澳門學界代表隊的學生表示,參與是次比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過程中不僅開拓視野,更深刻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次參賽經驗不僅是學術能力的考驗,更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歷程,並特別感謝學校和指導老師的悉心栽培,以及特區政府提供寶貴的參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