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基金會主辦、澳門科技大學支持的“文學和語言的魅力”文學講座,已於2025年4月22日在澳門科技大學隆重舉行,是次講座邀請到有人民藝術家美譽的著名文學家王蒙蒞澳主講。王蒙先生睽違多年再次與澳門的讀者見面,吸引眾多師生以及讀者聚首一堂,全場座無虛席。
出席講座的嘉賓包括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譚廣亨、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會長穆欣欣、深圳理工大學人文中心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朱壽桐、澳門大學葡文系名譽教授姚京明、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等。
講座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慶教授主持,講座題目為“文學和語言的魅力”,王蒙先生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其著作成果豐碩,精通多種語言,為現場的讀者分享他對文學與語言的深刻見解。他以《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開場,帶出文學用善良戰勝邪惡,用文化戰勝黑暗的偉大力量。他認為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連接心靈的橋樑,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文學語言為世界、為萬物萬象、為人生命名,命名以後,人們對世界的感覺就不一樣了。世界的命名、語言化,就是人文化,是文學化的開始。
他又講述寫小說的有趣之處,認為文學和生活有一種同構,而文學跟生活既是密切交融的,又是互相分離的,文學就是文學,但是文學確實跟生活有一致性,他相信激情並不是永遠能夠保存的,激情是需要把它記錄下來的,等那麼多的激情飽滿的日子變成文學作品以後,生活獲得了更長遠的存在。正因為人生是有限的,因此生命對我們是寶貴的,而文學是延長的生命。文學記載生命,文學為生命和生活做證。他有一句名言:好事壞事都是好故事,好事壞事都是好題材。你有好的經驗當然非常好,你有負面的經驗,悲哀的經驗也非常可貴。王蒙先生也鼓勵在場的學生們要不斷突破自己,他以自身到新疆的經歷說明突破所改變的人生軌跡,也豐富了他的寫作題材。他再三強調學習的重要,學習不一定是為目的而學習,人應該活一輩子,學一輩子,所學到的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
澳基會吳志良主席表示,王蒙先生的作品中,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活的語言引發無數讀者共鳴,透過是次講座的例子探討寫作過程及主題的構建、敘事的方式以及語言的運用,講座上除了表達對文學的熱忱外,也勉勵澳門的青年人多寫多讀,誠如王蒙先生為“澳門文學叢書”所寫的序言所言:澳門文學正在走向自覺,一個澳門人自己的文學時代即將到來。他對澳門用心關注以及對澳門文學的推動不遺餘力,曾為“文學藝術家駐校計劃”首位駐校作家,並獲澳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他發表的作品高達二千餘萬字,其中,《青春萬歲》、《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活動變人形》、《這邊風景》等都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作,讀者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