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於今(20)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春季常見傳染病及預防措施,旨在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曾潭飛醫生、兒科主任黃鳳欣醫生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俊杰醫生共同出席了新聞發佈會。
衛生局代表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本澳在年初已進入流感高峰期,在社會文化司的統籌下,衛生局聯同其他政府部門、社團及機構,已於1月份部署並實施了一系列跨部門的防控流感工作。根據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新春假期後流感病例有所回落,但預期2月份仍有一定水平的流行;同時,本澳春季不同的傳染病亦有一定的流行,呼籲居民繼續保持警惕。
呼吸道傳染病和急性胃腸炎是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流感、鼻病毒、人類偏肺病毒、副流感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當中流感是傳染性很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引起人類的流感有甲、乙及丙型三種。本澳最常見是由甲型H1N1、H3N2流感以及乙型流感引起,今年主要是由甲型H1引起的流感為主。流感症狀包括高熱、頭痛、肌肉痛、流涕、咽喉痛及咳嗽等,長者、嬰幼兒及長期病患者較易出現併發症。為防範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除了接種疫苗預防流感外,衛生局提醒居民應同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戴口罩及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等。
本澳近期的胃腸炎個案有所增加。除食物中毒引起外,諾如病毒(諾沃克樣病毒)和輪狀病毒是病毒性胃腸炎的常見病因且極易傳染,其中諾如病毒感染極易在院舍及學校等集體生活的場所內暴發。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及輕微發熱,一般病情較輕。居民應注意個人、環境和食物衛生;飲食從業員或護理人員如有嘔吐或腹瀉現象,應休息和避免上班,以防止疾病進一步擴散。
本澳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水平仍較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見於2歲以下兒童,健康人群感染後通常病情較輕,但高風險人士如6個月及以下嬰兒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後病情可能較重。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等,嚴重時可能引發肺炎等併發症,預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避免接觸患者。
衛生局代表亦介紹了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及兒科的相關情況,強調居民若出現不適,應及時就診並留在家中休息,以防病情加重。與此同時,亦再次呼籲居民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定期接種疫苗,如症狀加重時應儘快就醫。衛生局將繼續密切監測傳染病的流行情況,並適時向公眾提供最新的預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