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正舉辦鳥類特展—“飛”常“鳥”不起,介紹鳥類為適應飛行習性而演化的各種特殊構造,亦配合“世界候鳥日─保護昆蟲,保護鳥類”的年度主題,同場展出多種本地昆蟲標本,歡迎市民到場參觀。
每年五月和十月的第二個週六定為“世界候鳥日”,今年即五月十一日及十月十二日,是次主題為“保護昆蟲,保護鳥類”,強調昆蟲在候鳥遷徙過程中對鳥類生存的重要性,為許多候鳥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候鳥每年為了尋找食物、繁衍和避冬,南來北往飛越寒冬和熱帶區域,部分遷徙路線跨越幾千甚至上萬公里,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然而,隨著昆蟲種群數量的減少和棲息地的破壞,候鳥的生存和福祉亦受到威脅。因此,“保護昆蟲”需要更多人關注與重視,並積極採取行動,以達至“保護鳥類”的目的。
生物的演化賦予鳥類各種獨特的構造,鳥類可說是為翱翔而生,身體上各種結構的演化都令其對飛行具高度的適應性。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現正舉行的鳥類特展—“飛”常“鳥”不起,從羽毛、外型到內部骨骼,由外到內介紹鳥類,透過標本介紹鳥類為適應飛行的習性而演化出的各種特殊構造,拆解鳥類了不起的演化秘密。除了介紹鳥類對飛行的各種演化適應外,亦展示各種鳥巢、鳥蛋及羽毛等標本。
除了特展外,現場亦同時展示多種本地昆蟲標本,透過淺白的文字和標本輔助解說,向公眾展現大自然奇妙之處。通過參觀展館,希望參觀者在學習各種動物及生態知識的同時,亦能反思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