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迎來發佈五週年之際,澳門理工大學在9月20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回顧和展望”學術研討會,從產業合作與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科技創新與人才高地、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文化創意與人文灣區、青年事務與教育協同等方面,總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近五年的發展成效,展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未來前景。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回顧和展望”學術研討會開幕儀式9月20日早上9時30分在澳門理工大學舉行,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研究室主任管延斌、澳門理工大學副校長李雁蓮、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廣東財經大學人力資源學院院長蕭鳴政、廣東省社會政策研究會會長岳經綸、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及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愛平主禮。
開幕儀式上,澳門理工大學副校長李雁蓮致詞時表示,在國家的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已經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粵港澳大灣區紮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逐步增強現代產業體系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形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澳門特區政府依託“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進灣區合作交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廣東財經大學人力資源學院院長蕭鳴政發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實踐中問題與思考”演講,分析了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建設實踐與政策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原因,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廣東省社會政策研究會會長岳經綸發表“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政策協作的進展與展望”演講時指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政策協作將進入整合型協作階段,其特徵是以科層體制為基礎的全域社會政策的一體化。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發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定位與新任務”演講, 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要立足新定位新形勢新要求,發揮大灣區在新階段深化改革開放創新的獨特優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應聚焦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準、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重點任務,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和發展最好的灣區。
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愛平發表“執行VS響應:粵港澳大灣區政策共同體的雙頻運作機制”演講時提出,在落實大灣區建設政策的過程中,粵港澳三方政府結成了不可分割的政策共同體。他認為,在“一國兩制”的制度環境下,廣東與中央、港澳與中央之間分別形成了政策執行與政策回應的差異化政策落實機制,應著力構建“一國兩制”背景下政策執行與政策回應的雙頻機制,以更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慶雲“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幾個問題的思考”演講時認為,中央的戰略統領是灣區建設的根本保障;深入推進區域公共治理,是灣區建設的必然要求;建設區域共同市場,是實現灣區共同繁榮的重要舉措。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回顧和展望”研討會一連兩天在澳門理工大學舉行, 邀請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研究室、全國港澳研究會、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大學和研究機構及澳門三十多位專家參會及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