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公眾展示粵港澳考古事業的成績,以及體現三地在文化合作會議項目的合作成果,廣東省文化廳、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及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繼《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後,今年再度聯合主辦三地巡迴展,並由廣東省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及澳門博物館聯合籌劃《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展覽將於下周四(九月二十五日)下午六時在澳門博物館大堂進行開幕儀式,並於九月二十六日至明年一月十一日在博物館三樓對外開放,歡迎公眾蒞臨參觀。
是次展覽集中展示粵港澳多年來考古重要發現,並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秦至南漢”以及“宋明時期”四個部分展示粵港澳三地所發現的四百多件/組重要考古文物,有助觀眾全面了解嶺南地區燦爛的歷史文明進程。
第一部分的“石器時代”展出在嶺南各遺址出土的考古文物,顯示當地先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石、骨等材料製成各種工具,並懂得製作陶器作為日常器具。此時的先民以採集、狩獵及漁獵為主,過著富裕的海洋文化生活,其中包括澳門的黑沙遺址及阿婆秧遺址;第二部分“青銅時代”則顯示嶺南地區此時雖未受中原地區的統治,但鑄造青銅器的技術已傳入嶺南地區,說明中國南方仍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進入第三部分的“秦至南漢”時期,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四年平定嶺南地區,並分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實行中央集權制,嶺南地區的社會、文化和對外海上交通貿易從此獲得空前發展。而展覽第四部分“宋明時期”,以展示粵港澳三地出土的瓷器為主。隨著嶺南地區近年多處宋代窰址、沉船,以及陸上遺址中大量宋明外銷瓷器的發現,見證了南海海上交通貿易的繁榮與發展。 澳門當時為海上瓷路的重要中轉港,亦印證嶺南地區一直在中西方海上貿易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澳門博物館於展覽期間將舉辦三場專題講座,分別以粵語及普通話進行。三場講座邀請到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鄒興華主講《嶺南考古發掘的重要成果和特色》(粵語)、廣東省博物館館長魏峻主講《重構嶺南古代史─廣東考古大發現》(普通話)以及澳門文化局文化財產廳趙月紅介紹《澳門近年考古工作與成果》(粵語),分別於九月二十七日、十一月八日及十二月六日,周六下午三時至五時於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行,歡迎市民參加。講座留座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八三九四一二三一聯絡李小姐。
為配合上述專題展覽,展場三樓教育區特設與專題展相關的模擬考古現場及多媒體導賞器,讓參觀者更具體地感受考古工作,以及了解嶺南地區近年在科技考古及考古遺產保護方面的工作成果,別具吸引力。
澳門博物館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三十分停止售票),九月二十五日下午為準備專題展覽開幕式,博物館將在下午四時停止售票,敬請留意。展覽及其他相關活動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三五七九一一查詢,亦可瀏覽www.macaumuseum.gov.mo 或www.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