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今(16)日表示,本次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取得良好成果,就未來粵澳合作的工作計劃達至共識,雙方合作未來只會持續加強和更有效落實,進一步推往新的台階。
2014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上午於本澳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會議後會見兩地傳媒,介紹會議成果和未來一年粵澳合作的重點工作。
崔世安指出,回顧過去,通過兩地各專責、專項工作小組的緊密合作,粵澳在多個領域的合作均取得良好進展,有序和有效地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中的內容。會議上雙方商討未來加強合作的工作計劃,並就多個領域的進一步合作簽署了多項協議和意向書,特別包括粵澳將共同支持中山翠亨新區的發展。
朱小丹介紹會議成果時表示,適逢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今次會議別具意義,藉此契機可令粵澳合作推進新的台階。他表示,雙方就部分重點合作領域達成共識,並將出台新的舉措,主要包括:一)共同爭取今年內基本實現粵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二)共同推進珠海橫琴、中山翠亨、江門大廣海灣等新區的建設,搭建層次更高的粵澳合作平台;三)進一步推進跨境基建項目的建設,推動通關便利化;四)民生領域確立了進一步的合作意向。
就重點合作區域的問題,崔世安回應傳媒時表示,在橫琴合作開發上,澳門大學新校區經已啟用,而5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今日就有第一批澳門投資項目正式簽約,這是第一步,未來粵澳將繼續共同發展橫琴。廣州南沙作為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範區,在地區開發、旅遊培訓基地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都會有所合作。
他續說,發展中山翠亨是新的合作項目,粵方已提出合作建議並初步得到雙方共識,澳門將積極參與和配合翠亨新區的開發。他認為,澳門與中山人民有着濃厚和悠久的感情,不少澳人早已在中山投資,自有關合作計劃公佈後,本澳很多企業包括中小企都表達出到中山發展的興趣。他對中山翠亨項目的未來發展感到樂觀,並指出除了企業投資和地區開發的合作外,亦希望包含其他的合作元素。
另外,就民生方面,崔世安強調,《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也有內容關注到民生福祉的議題,包括教育、培訓、醫療和養老體系等,但基於兩地制度基本上的不同,需要克服當中的困難,以達至共識和加強合作。當中,養老體系的關鍵在於可以讓長者選擇養老的地方,並提供好相關的服務和配套,其支援系統必須透過粵澳合作機制去完善和支撐,包括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等,粵澳均正在積極探討。
對於澳門企業到廣東發展的問題,朱小丹指出,將從四方面推進本澳企業到廣東投資,第一、提供空間,包括希望在橫琴設立10平方公里的澳門產業園;第二、放寬准入,大大降低澳門企業到廣東的投資門檻;第三、政策扶持,廣東省政府將研究系列政策,幫助澳門企業儘快落戶到幾個新區;第四、優化服務,將透過改革和創新,改善廣東省的營商環境,縮窄廣東與澳門投資環境的分別。
他又認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不僅對澳門發展有好處,相信對廣東的好處更大,所以廣東省會全力為澳門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在廣東的投資發展創造最好的條件。
關於遊艇自由行方面,朱小丹稱,粵澳兩地政府正共同努力,推動有關工作,粵方目前正研究遊艇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他指出,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及論證,希望遊艇自由行項目儘快在珠三角推行,他有信心該項目在短時間內會有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