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局局長葉炳權在回覆立法議員陳明金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為不斷完善及加強長者保健服務,各衛生中心定期安排醫生及護士參與有關老年病治療及護理方面的培訓,並透過與社區團體合作,為行動不便及弱勢長者提供上門服務,藉此縮短輪候時間,改善服務。
衛生局現時正與非牟利團體合作,為獨居及行動不便的長者提供家居服務,並會將此服務推廣至澳門半島各中心。另外,為滿足長者在離院後醫療服務的需要,衛生局與民間醫療機構合作提供住院式復康病床。現正資助民間醫療機構籌建復康醫院,落成後將會由現時的23張床位增加至約100張復康病床,為離院病人提供中轉站服務,以回應長者和市民的需要。
他指出,隨著本澳人口老齡化現象在未來的持續發展,長者對院舍的需求將相應增加。現時,本澳的資助及私營安老院舍數目總數共19間,提供服務名額1,357個。以國際上年滿65歲或以上長者約5%需要院舍服務的一般經驗推算,目前在本澳約3萬8千名年滿65歲或以上的長者中,則約有1,900人需要入住各類型的安老院舍,按需求相差約500個。
為更好地為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作好準備,特區政府將會透過多種方式,增加院舍宿位的供應量。對於私人機構投資開辦安老院舍的項目,特區政府亦會按照現行法例作出審批。按目前安老院舍發展規劃,特區政府將會在離島籌設2間新的護理安老院舍,約可增加300個護理照顧宿位和80個日間護理服務名額。
此外,亦會研究逐步將個別安老院舍予以重建,優化服務的條件同時擴大宿位的供應。未來,特區政府亦將在新建的公共房屋之中適當預留地方設立安老院舍,撥備更多資源回應長者的長期照顧需要。
葉炳權強調,在增加院舍宿位的同時,特區政府將會繼續強化在長者健康促進、家居照顧與社區支援服務、長者日間護理、社區康復工作及護老者支援等服務領域的推動工作,以收積極的預防之效。
另外,退休基金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婉婷在回覆立法議員關翠杏的書面質詢時表示,公積金制度的投資屬長線投資,市場短期波幅只是影響帳面上的價值,只有供款人現在離職結算其帳戶,才會出現實質的投資虧損。
公積金制度的投資是採用平均成本法,亦有利於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近期國際金融海嘯屬非常特殊的情況,世界各地的退休保障計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局理解到即將面臨退休或離職、以及不獲續約的公積金制度供款人,現在離職結算帳戶可能出現「低賣」情況。
基於此,當局已修訂法例,將公積金結算期由供款人離職後九十日內進行延至五年,讓供款人在結算時間上有更大的彈性,有助紓緩基金價格短期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同時,為協助供款人面對這特殊情況的衝擊,當局將改善投放供款項目轉換程序,縮短整個程序所需時間,並計劃今年將轉換次數增加至每季度一次,令供款人能更靈活及適時地按個人情況的變化作相應調整。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
(http://www.al.gov.mo/ );編號378/III/ 2008及編號691/III/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