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记忆沙龙”八月公众讲座圆满举行 探索路环历史与澳门慈善事业发展变迁

澳门基金会
2025-08-30 20:20
  • 出席嘉宾与讲者及参与者合照留影

  • 黄文辉主讲 “路环回溯——清代路环岛的村落”

  • 蔡少民主讲 “孤儿院与澳门社会的变迁”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澳门基金会的 “澳门记忆” 文史网主办之“记忆沙龙”8月公众讲座于周六(8月30日)顺利举行,由澳门文史研究学者黄文辉主讲 “路环回溯—清代路环岛的村落” 以及澳门青年传媒协会副理事长蔡少民主讲 “孤儿院与澳门社会的变迁”。 

黄文辉主讲 “路环回溯—清代路环岛的村落”,以历史文献与文物遗迹为据,梳理清代路环村落之发展。远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黑沙遗址已有人类活动,出土彩陶盘与玉石作坊遗址,见证了史前聚落的存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未有路环的文献记录,及至清代康熙 “迁界令” 使香山县人口锐减,其后为恢复生产,开发三灶盐场,吸引大量移民垦殖,促成路环首村 “盐灶湾” 形成,今天仍见于路环天后古庙的古钟铭文为此留下物证。之后随着盐业式微,居民转向渔农业,该地改称 “过路环”。雍正年间,客家人自惠州、梅州迁入,于九澳与黑沙建村,成为重要文化群体;他们在开垦田地、打石等行业中贡献显着,亦与横琴客家社区有密切往来。1910年的 “路环血案” 是葡人占据该岛的关键事件,澳葡以清剿海盗为由轰炸村落,造成平民伤亡,其后逐步确立对路环的军事与行政管治,形成二十世纪澳门半岛与离岛分治之局。讲座生动再现了路环岛从史前聚落到清代村落,再到葡人管治的历史脉络,深化了公众对路环历史与文化的认识。

蔡少民则以 “孤儿院与澳门社会的变迁” 为题,回顾了澳门慈善事业的悠久发展历程。澳门的慈善事业起步甚早,最早的孤儿院可追溯至1637年,《澳门记略》(1751)也记载了仁慈堂孤儿院的存在。近四百年的孤儿院历史反映了澳门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包括海难、人口贩卖、难民涌入、移民潮及旧社会遗弃婴儿的恶习,造成许多孤儿流落街头。宗教团体与行政当局因此设立孤儿院照顾孤儿,部份孤儿院逐渐演变成至今仍然运作的学校。讲者提及随着时代转变,父母两亡的孤儿人数虽然已经不多,但破碎家庭的问题却变得繁杂。比如父母吸毒、家暴、侵犯子女及入狱等原因,造成缺乏父母照顾的儿童需要入住儿童院舍。澳门现有的儿童院舍多达九间,入住院舍的儿童不少,反映了澳门社会虽然进步、经济高速发展,但破碎家庭问题仍需要社会正视;如何有效安抚这些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创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课题。

本月两场讲座吸引了逾百名市民参与,内容既具历史深度又富现实意义,不仅深化了听众对澳门历史与文化的认识,更从多角度激发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澳门基金会资助厅黄棣乐厅长出席讲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积极与讲者互动交流,反响热烈。

“澳门记忆” 开站六周年,精彩活动停不了。9至10月将持续送上不同主题的 “记忆沙龙” 公众讲座。9月份将带来 “匠心艆舤—澳门造船业和造船工会史畧” 和 “北区影像记忆 x 青年对谈” 两场沙龙,分别由劳校中学历史学会指导老师郭桂豪,以及资深摄影记者陈永汉与劳校中学历史学会共同主讲。报名详情将于9月初公布,有兴趣的市民请留意 “澳门记忆” 的最新动态,除可浏览网站外,还可关注 “澳门记忆” 的Facebook专页、Instagram、微信订阅号、小红书号、今日头条号及YouTube频道(ID:MacauMemoryFM / 澳门记忆)。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微信订阅号:澳门政府信息 澳门政府资讯
微信订阅号: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
跳转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