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于8月13日举行“健康社区-全城家家户户清积水”防控双热社区联合大行动(下简称大行动)总结座谈会,卫生局局长罗奕龙、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赵兰瑛、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理事长程顺明、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副理事长何嘉欣、市政署及外雇社团(澳门越南同乡联谊会、俾度莉关注印尼移工组织)等代表出席。
罗奕龙局长在会上感谢所有参与大行动的社团和义工,尤其各社团在极短时间内每天动员并组织约160人,在炎热天气下深入社区,挨家挨户上门向居民进行防蚊宣导,指导居民辨识积水及清理方法,并即时清除有关积水,充分展现社团的高度责任感和强大行动力,体现其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他同时指出,社区联合行动虽已圆满结束,但“双热”防控工作仍在持续开展,透过探讨加强社区防蚊工作部署,建立长效赋能机制、推广有效宣导模式,促使居民形成主动清理积水的习惯,持续降低家居病媒蚊孳生风险。而应对“双热”工作有两大方向:一是居民赋能,提升居民防蚊三招能力,即不让蚊子滋生、不让蚊子入屋、不让蚊子叮咬;二是社区赋能,为提前储备防蚊灭蚊的社会资源及强化相关应对能力,卫生局已联动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及物业管理业界等,开展组建及扩大灭蚊队伍的工作,同时呼吁社团共同参与,为辖下场所建立自主灭蚊的能力,卫生局会提供所需的资讯和培训。
孑孓容器发现率偏高 家居存蚊媒传播风险
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代表总结了大行动成效,大行动于8月3日举行启动礼,随后卫生局联同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由市政署召集的两个外雇社团等人员组成宣导队伍深入关闸、佑汉、黑沙环、下环街、高楼街、望厦、沙栏仔及田畔街等多个地区,挨家挨户上门向居民进行防蚊健康宣教,面对面指导居民辨识家中容易积水的位置,手把手教导清除积水方法,以减少白纹伊蚊孳生。宣导队伍累计共进行了7场联合行动,宣传超过2.1万住户(占全澳约10分之1住户),向超过6,200个住户进行面对面宣教,入户手把手检查约1,400个住户,平均每100户就发现约16个有孑孓(蚊幼虫)的容器,比例相当高,这些孑孓一旦成长为成蚊,就可能成为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传播源,显示社区家居内存在不容忽视的蚊媒传播风险。
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就社区宣导、清积水及清除孳生源、防蚊及灭蚊等防控工作分享经验与意见,尤其认同“挨家挨户”上门直接向居民进行预防蚊媒传染病的宣导方式的成效。不仅提升了参与义工的防蚊知识,他们亦将所学带回家中及社交圈,带动家人朋友共同防控病媒蚊;同时,居民透过上门行动亦获得防蚊的正确资讯,学会识别和清除家居孳生源,并在宣导队伍协助下,当场清理积水容器,切实降低了病媒蚊滋生风险。同时,与会代表亦建议与网络宣传同步进行及相互赋能,全面提升居民对蚊媒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防护意识,从而强化社区整体防控能力,切实保障居民健康,未来亦会积极配合各项防蚊灭蚊工作。
深化防控成效 实施精准宣导
在本次行动中发现,家居最常见的五类积水来源为水生植物、花盆底盘积水、无盖容器、神台水杯及冷气机废水积存,这些位置多属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却极易孳生病媒蚊的隐患点。卫生局提醒居民,养成定期巡查与清理的习惯,持续清除家中积水源头,有效减少白纹伊蚊孳生,是防控“双热”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以共同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呼吁居民采取以下措施防范蚊媒疾病:
为深化防控成效,卫生局将展开下一阶段工作,包括把是次行动中发现的常见积水问题制作成系列宣传内容,透过社交平台、短视频及社区通讯进行线上广泛传播,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宣导;同时继续与各社团、企业、学校及物业管理单位合作,以多元形式持续推动社区防蚊教育。相关宣传短片、海报及防蚊指引,可于卫生局网站(https://www.ssm.gov.mo/apps1/DenguePrevention/ch.aspx#clg15753 )查阅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