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区政府于7月23日在澳门理工大学汇智楼演讲厅举行专题讲座,邀请着名近代史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教授主讲,以加深与会者对抗战历史的全面认识,瞭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弘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精神。
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部长李雪飞,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七局副处长任毅,特区政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跨部门工作小组各部门领导,以及超过180名公共部门领导主管、教育界、青年界以及文化界代表出席,由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主持讲座。
汪教授在讲座中系统回顾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强调其对国际秩序重塑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深远影响,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指出,从“十四年抗战”视角出发,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即展开艰苦斗争,共产党在各个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最终赢得抗战胜利,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体系,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抗战胜利极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担当。此外,汪教授强调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应通过教育、文化和青年工作予以传承。他也指出,在讲述战争历史时,应兼顾历史的温度与深度,推动历史教育的理性发展和国际理解的深化,最终达到认识抗战历史、加强国家认同的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互动环节中,多位与会者分别就“讲好中国故事与华侨华人爱国故事”、“抗战精神的核心与传承”以及“爱国精神与教育引导”等作出提问及交流。汪朝光教授回应指出,爱国情感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体悟与传承。他强调,教育应结合生动案例与历史事实,增强青年群体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汪教授并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了“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目前已收录近亿字的报刊、文献、图书、图片、手稿等资料,面向全球学术界、教育界及公众提供永久免费服务,助力历史研究与爱国主义教育。龚志明局长作讲座总结时表示,跨部门工作小组将会以抗战胜利80周年作为契机,持续弘扬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扎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推动青年及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