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委员会于今日(5月16日)召开本年度第二次平常全体会议,由文化遗产委员会代主席、文化局局长梁惠敏主持,文化局于会上分别就《“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实施情况、促成被评定的不动产维修保养情况、大三巴铜像修复及设置避雷系统事宜向委员作出介绍并咨询意见。
《“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于2024年6月起正式生效,进一步完善“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管理体系,并提供更全面和系统性政策保障和支撑,确保“澳门历史城区”的突出普世价值得到有效的保护。文化局按照《“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相关规定,在已推出《被评定的不动产及缓冲区内广告招牌安装指引》基础上,后续将推出建筑修复、遗产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被评定的不动产日常使用管理、历史建筑物游客参观及游客承载力管理的相关配套指引。委员会充分肯定文化局的工作,认为有关的指引能提供清晰的引导作用。同时,为维护及弘扬文化遗产,就被评定的不动产的状况,文化局一直按职能及《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定,定期进行巡视及查验,并对于缺乏维修的情况,提出相关意见、通知相关权利人进行维修,以及采取必要的保全措施。近年,文化局已按上述法例及职能,完成跟进及促成部分被评定的不动产的维修保养,当中已就70项不动产发出维修通知,约7成个案已得到处理跟进,另有18项已立案进行强制保养程序,并有2项已完成实施强制保养工程。委员们认同有关的机制及执行方法,期望持续加强宣传及深化文化遗产方面的推广工作。
今年,文化局将进一步发挥“澳门故宫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的功能及科技仪器,并借助故宫博物院的技术支持,开展大三巴铜像修复及整体维护工作。同时,为应对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文化局已协同公共建设局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制定大三巴牌坊避雷系统方案,并将由公共建设局实施相关设置工作。文化局与公共建设局协调将于本年5月底开展上述大三巴铜像修复及避雷系统设置工作。委员会认同有关方案,并认为可记录修复过程以多渠道推广本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深公众的瞭解及认知。
出席会议的包括法务局局长代表陈景禧,土地工务局局长代表戴文茵,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员会主席代表周绮玲,文化局代表文化局副局长蔡健龙,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林翊捷、萧志泳、邢荣发、杨开荆、陆南德、黄婉妍及António Rossano de Jesus Monteiro。文化局文化遗产厅厅长苏建明、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何卓锋、研究及计划处代处长雷永权、首席顾问高级技术员崔贞贞等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