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于2022年12月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十条原则”),澳门于12月8日进入过渡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全力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区政府早于两个月前已积极准备应对预案,开展物资储备、系统配置、场所设置、人员培训等工作。为配合相关政策的推行时间,特区政府提前向居民免费派发约70万个抗疫包,内含退烧药和连花清瘟胶囊等,为后续的居家隔离提前做好准备。
居民感染情况
在进入过渡期至今,累计约2,000人入住卫生局隔离治疗设施。根据疫情监测估算,本澳感染人数的上升期于12月14日开始,并于12月22日左右达到高峰,随后感染人数逐步回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规模爆发相比,澳门高峰期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截至2023年1月4日申报感染人数25万人,约占2021年本澳总人口的37%,但当中并未包括已感染但没有作出申报的人群。参照目前本澳几类人群的累计感染情况,包括:主要医疗机构人员约七成,以及非高等院校学生逾五至六成、教师约七成,推算本澳感染人口已达约六至七成;需要指出,有关感染人口数字没有完整数据支持,并不完全反映实际感染人数。
分流感染者并提供适切服务
特区政府按照预案有序推行感染者分级管理制度,透过“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评估及社区门诊预约平台”分流患者进行居家隔离、预约到社区门诊、前往社区治疗中心或传召救护车送至仁伯爵综合医院特别急诊,并设置社区门诊西医电话问诊服务,让绝大多数轻症感染者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康复;同时,设立60条线的“感染者支援热线”并透过驻场医护支援解答医疗方面的查询,自2022年12月14日至今共收到3.9万宗来电,平均每日接听逾2,000通电话,整体运作顺畅。另一方面,为便利居民,提供线上下载“新冠病毒感染证明书”服务,至今下载量已超过24万份。
整体调配医疗资源全力救治病患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急诊平均每日录得近1,000人次求诊,最高峰时更达到1,400多人次,是平日的两倍;每日经救护车运送病人至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部最多达400多趟,是平日的五倍数量。卫生局采取了多项优化措施,包括暂停非紧急的医疗服务、将医院核酸检测站改为特别急诊、建立24小时门诊留观区及红码人士门诊、开设多个临时隔离病区、调动全部医护人力资源,以及协调多个部门,加快运送病人到合适的隔离治疗设施等,维持急诊服务供给的有效运作。
在分流不同程度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方面,17个社区门诊至今已为近4.2万人次提供服务,平均每日服务约2,000人次,单日最高峰约3,800人次,有效发挥分流居民就诊和减轻医院急症室压力的作用。同时,协调私营医疗机构接诊有求诊需要的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发挥协同能力,减轻医疗挤兑的情况。
在住院服务方面,特区政府因应突发情况设立和扩充医院级别隔离治疗病床至接近700张,增幅约为原来266张隔离病床的1.5倍;暂停所有非紧急医疗服务、加快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以及制定机制监察病房和病人的流转率,调动卫生局全部的人力资源完成医疗救治任务。目前隔离设施总床位数的使用率约四成半,收治自行到卫生局分流点的求诊人士,以及由本澳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的感染者。
救治情况
根据申报感染人员的情况,累计约四成感染者可于5日内康复、约七成三感染者可于7日内康复。另资料显示,至今累计重症人数144人,感染者中约八成半于进行居家隔离期间可使用特区政府派发的抗疫包治疗。根据内地和新加坡等地对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个案的定义,对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由2022年12月13日至2023年1月4日,累计57人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离世,当中约九成为70岁以上,约六成80岁以上,绝大多数有基础疾病,超过一半个案没有接种新冠疫苗。
持续监察疫情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2年12月26日宣布将新冠肺炎改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从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对感染者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随着过渡期将于1月8日正式结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将持续监察疫情的发展情况,适时采取措施。接种疫苗是目前能够减低重症及死亡最有效的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呼吁居民应尽快接种疫苗及加强剂,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