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巿民和传媒对本澳近日出现一例克雅二氏病病例的一些疑问,卫生局强调,该病人属自发性个案,既非手术引起亦和牛或其他任何食物无关,不存在任何源头,而发生医源性传播的风险亦极微,巿民毋须过份担心。
卫生局表示,克雅二氏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分经典型和变异型两大类。两类病人的脑部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都是由变性蛋白质朊毒体引起,但临床表现和致病因子的来源有很大不同。变异型克雅二氏病和患疯牛症牛产品有关,但经典型则和牛产品完全无关。经典型有散发性、遗传性和医源性三种,其中85%以上病例都是散发性的,其变性蛋白来自病人本身,不存在传染源头。仁伯爵综合医院报告的病例,脑科专科医生根据临床表现、脑电图、核磁共振和脑脊液14-3-3蛋白等检查,诊断病人为经典型克雅二氏病。病人没有类似病例的家族史,没有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的病史;患者在作出诊断前曾接受两项手术,但克雅二氏病的潜伏期至少15个月,且患者在手术前已出现相关症状,故其疾病不可能由两项手术引起。综合这些情况,病人所患的是经典型中的散发性克雅二氏病,其病因源自病人自身的蛋白质变性,不存在任何传染源。
卫生局强调,克雅二氏病在本澳属罕见病,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诊断极为困难。有关病人在今年7月份已出现轻微的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症状轻微且不具有特异性而未引起注意。病人在今年8月份在仁伯爵综合医院接受了子宫手术,9月份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经仁伯爵综合医院检查发现脑膜瘤等病变。其后,患者自行前往香港某私家医院就诊,并由该医院决定手术切除脑膜瘤。术后神经系统症状一度好转但后又加重,未能找到原因。10月底,患者返回仁伯爵综合医院就诊,经多次核磁共振及脑电图检查,怀疑为克雅二氏病,因邻近地区并没有化验室可作出相关检查,要将脑脊液送往美国的化验室进行有克雅二氏症的14-3-3蛋白检查,才作出有关诊断。
根据美国CDC的总结资料,全球报告的250例医源性克雅二氏病中,大部分是由注射由人尸体脑部提取垂体激素、移植人尸体硬脑膜、眼角膜发生的;只有4例是通过污染的脑部手术用器具、2例通过污染的深部脑电图电极而感染。从没有因脑手术以外手术而传播的报告。而自从医疗机构采取符合现代标准的消毒灭菌措施30多年来,未再发生通过污染的器具而传播的克雅二氏病。即便如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建议,曾用于克雅二氏病病人脑部手术的器具,不应重复使用。由于,有关病人在仁伯爵综合医院接受的手术并不涉及高风险的脑部手术,且有关器具在使用后已按严格的标准清洗和消毒,因此发生传播的风险几乎不存在,但作为防范性措施,仁伯爵综合医院已停用该克雅二氏病人曾使用过的同一批次手术器具,并将根据专家小组的进一步评估结果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有关处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仁伯爵综合医院将成立由临床医生、护士和心理学家组成的跟进小组,对所有专家小组认为存在某种程度风险的病人进行解释和辅导,并对其进行长期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