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二○一三年的施政重点——
增进民生福祉,立足长远发展
主席,各位议员:
以下请让我向大家介绍二○一三年的施政重点。
特区政府坚持全力推动经济适度多元,优先完善民生福利,秉承“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察社情,纳民意,汇聚优势,协调共进,与广大居民齐心合力,建设澳门美好的明天。
一、构建施政长效机制,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特区政府努力不懈地构建施政长效机制,以实现民生综合水平的持续提高。我们在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发展,确保资源稳健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具规范性、稳定性、长期性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结合适时的补充措施,稳步推动施政长效机制的各项建设。
(一) 加大资源投入,优先民生工程
特区政府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涉及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住屋保障等领域长远规划的力度,发挥长效机制的效应和功能,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而又慎重地安排资源投入,务实而又前瞻地制定短、中、长期规划。
社会保障长效机制
我们着重建设多种支柱、多层体系的福利架构。在社会保障基金方面,初步建成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
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特区政府已颁布了《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积金个人帐户》法律,以及《向公积金个人帐户拥有人发放款项的程序》行政法规,未来还将草拟《中央公积金制度》法律和《中央公积金制度供款的缴纳及款项的投放及监管》等行政法规。
在资源投入安排方面,为确保社保制度在未来一段时间的运作,政府已计划在2013年和2014年每年向社保基金额外注资50亿元,并在2015年及2016年每年再注资135亿元,即未来四年将合共注资370亿元。同时,考虑适度增加博彩毛收入中对社保基金的拨款比例,并继续推动优化供款比例,促成社会协调常设委员会尽快协商调升供款数额。
在巩固长期养老保障方面,目前,近九成60岁以上有供款并符合申领资格的人士已领取养老金。养老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给付,目的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保障。特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随收随付及社会保险原则运作,即通过当代的年轻人供款给社保,长者获取福利,发挥跨代共济功能的循环运作,为此,保持稳健发展,才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养老生活。稳固的养老保障制度,应由政府、企业及个人共同承担,其中社保的供款和给付,尤其是和养老金之间的关系,是权利与义务的体现,政府将研究把敬老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发放的可能,以有助于提高养老金与敬老金发放的行政效率。我们在多点支撑、多重保障的基础上,使养老金给付水平能高于最低维生指数。我们全面评估社保制度的财政结构,探讨调升供款金额的方案,以及增加政府注资的安排,建议明年调升养老金金额至3,000元。
根据中央储蓄户口制度规定,每名合资格的澳门永久性居民都可获政府在个人帐户注入10,000元启动金,并分别在2011年及2012年向中央储蓄户口注入6,000元。开立户口的长者,以及经批准的人士可提取户口内的全部或部分金额。
广大长者为本地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有责任关怀长者的晚年生活。特区政府成立了由社会工作局牵头的跨部门研究小组,对长者医疗、住屋、退休保障等方面作综合评估。政府鼓励“家居照顾,原区安老”,同时,不断完善长者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供更多的安老服务。明年,我们将制定中、长期的长者服务发展计划,让长者“老有所依、老有所为”。
在社会援助方面,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短、中、长期相配合的经济、生活和教育援助制度,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配合就业援助计划,让受助人发挥才能,自立自强。
今年设立了最低维生指数的跟踪观察、定期调整机制,目前最低维生指数已调升至3,360元,明年1月将按上述机制再作调整。此外,我们已启动对残疾人士的评估和津贴发放工作,凡持有残疾评估登记证的人士,都可享有免费卫生护理服务,并通过认真分析相关人士对服务设施的需求,制定康复服务发展计划。
在社会福利服务方面,我们强化恒常机制的功能,完善资助制度,进一步与民间团体合作拓展多元化、适切的社会服务。
为加快改善社会设施的条件,预计2013年至2015年共有43间社会服务设施投入运作,预算约9.1亿元,包括有儿童、青年、长者、家庭及社区、戒毒等范畴。同时,我们已计划在新填海区预留土地,建设相关的社会设施。
医疗系统长效机制
政府确立“妥善医疗,预防优先”的卫生政策,继续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健全制度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设施,不断优化基础卫生护理和专科医疗系统;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有效发挥政府、非牟利和私人医疗机构的力量,致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
在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目前,全澳居民享有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典范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服务,各区均设立卫生中心或卫生站,提供成人保健、产前保健、家庭计划、儿童保健等超过十种服务;凡澳门居民,在卫生中心诊疗及由卫生中心转介到仁伯爵综合医院进行辅助检查,均无须缴费。
在专科医疗方面,随着澳门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长者医疗支出日益增加。本澳80%以上的公立医院病人免费享有日渐完善的专科诊治及康复护理。仁伯爵综合医院以急诊、住院及门诊形式提供22个专科诊治及康复护理,包括为长者提供更适切的专科医疗服务。我们不但增加资源应对慢性疾病,而且完善送外诊治服务,有需要的病人可被转介到本地私立医疗机构、香港和内地接受诊疗。
在社区卫生资源方面,特区政府重视资源投入。现时接受长期资助提供医疗服务的非牟利机构已增至13家,提供医院服务和一般的中医、西医、牙医门诊服务,受资助名额每年约50万人次。
在医疗设施建设方面,特区政府已制定《完善医疗系统建设方案》,投入百亿元资金,在2020年之前建立一套更有效的医疗体系,按短、中、长期计划,兴建离岛医疗综合体、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大楼及专科大楼,以及路环高顶传染病康复中心;兴建及扩建至11间卫生中心和2间卫生站。另外,在离岛医疗综合体建成前,增设了离岛急诊站及社区综合病区,方便离岛居民就近诊治。各项医疗设施的扩建、兴建及重建工程正加紧进行,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大楼扩建工程和氹仔新建卫生中心兴建工程在2013年完成后,将有效地改善就诊环境。
在公立医院专科医疗轮候时间方面,特区政府高度关注医院的分流工作,使有紧急需要的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并设法缩短其他人士的轮候时间。
医疗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医疗服务的总体素质。政府将透过资源的投入和整合,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招聘;推动医疗人员的持续进修,鼓励国际认证计划和医学科研;完善专业规范,推进医疗改革,以满足未来的需要。
我们坚定执行今年1月1日生效的《预防及控制吸烟制度》法律,大力开展控烟宣传和执法工作,并加强与居民的合作,致力构建无烟环境。与此同时,继续透过区域间医疗系统的合作,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