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摄影术诞生一百七十周年,也是摄影术传入中国一百六十五周年。文化局澳门博物馆与法国尼塞佛尔.尼埃普斯博物馆联手主办《凝光撷影──摄影术的发明暨中国澳门老照片》展览,再现250件珍贵藏品及180幅老照片。这次展览特别在摄影术传入中国的首个城市——澳门展出,具有特殊的意义。
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盧树民、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文化教育部副部长李正桥、澳门文化局局长何丽钻、法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文化及科技领事宋立敖及法国尼塞佛尔‧尼埃普斯博物馆馆长弗朗索瓦.谢瓦勒昨日(5月22日)在澳门博物馆为展览揭幕。
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达盖尔在尼埃普斯研究基础上发明,5年后的1844年便传入中国,而澳门是摄影术传入中国的首座城市。
是次展览主题共分“摄影术的起源”和“中国的早期照片”两大部分,展品分别由法国尼塞佛尔‧尼埃普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地理学会、法国国家图书馆及英、美及澳门等13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借出。
展场以时间顺序来铺陈照相机的发明和发展情况。从难得一见的世上首部照相机开始,到其他不同时期、不同款式,具代表性的20余部古典相机和配件,并配合180幅老照片,完整地展示了发明者和后来人顽强不懈的科学精神,以及摄影术在各阶段、各领域,在技术、器材更新方面排除万难所取得的成就。
本次展览还展出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澳门、广州和北京、上海、香港等早期的风景和风土民情图片50多幅,其中包括首次在本澳展出的最早一批在澳门拍摄的银版相片《南湾风光》(原件)和《妈阁庙》等照片,堪称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影像照片,对中国摄影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为使展览更为丰富,展场外还设置了澳门老照相馆的模拟场景,而在澳门博物馆户外的大炮台花园,也建造了一个户外装置,观众可亲自体验“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主办单位还将于6月6日举办摄影历史的专题讲座,介绍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摄影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过程,由澳门摄影家黄豪生主讲。《凝光撷影──摄影术的发明暨中国澳门老照片》将于5月23日至8月23日在澳门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