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協同創新研究院副院長Christian Montag、澳大認知與腦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Michiel Spapé與香港大學教授Benjamin Becker共同撰寫的一篇研究中顯示,人工智慧並非緩解人類孤獨感的永久解決方案。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認知科學趨勢》(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孤獨感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影響著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由於孤獨感會引發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因此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如今,一些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正通過與人工智慧伴侶或聊天機器人進行互動來替代朋友甚至心理治療。然而,Christian Montag指出:“如果一個人感到孤獨,他們渴望與親近的人有實際的接觸。這對於現有的聊天機器人來說非常難以模擬。大型語言模型主要通過文本交流進行運作。這顯然不足以向孤獨的人提供治癒孤獨的方法,即直接的人際支援。”為此,研究回顧了關於社會接觸的文獻,強調了人類在陷入絕望時直接人際互動的重要性[CM1] ,指出人工智慧並非緩解人類孤獨感的永久解決方案。
此外,研究亦提到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目前無法在絕望時刻替代直接的人際互動。儘管如此,研究仍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在心理危機時期對支持人類具有巨大潛力,尤其是在沒有人類可以介入的時候。但相關技術必須先提升其安全性,並謹記人類進化而來的天性及其對真實人際需求的意義,才有可能使用在相關場景。研究亦向社會傳遞了一個訊息:人工智慧的驚人進步不應使人忽視、更不應取代對社區建設和人際支援的投資。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為Christian Montag;共同作者為Michiel Spapé、Benjamin Becker;Benjamin Becker亦同為通訊作者。全文可瀏覽:https://doi.org/10.1016/j.tics.2025.08.002。